创新赋能 重庆内外贸一体化大有进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7-24





  近日,108台“重庆造”外贸商品车在上海海通码头仅用4小时就完成商品车全船卸船作业,实现“零车损”,并很快完成口岸放行,顺利搭乘海轮驶往墨西哥,标志着“渝车出海·江海联运”滚装运输全程智慧监管这一新模式取得成功。从重庆工厂到上海海港,全程物流时间压缩近10天,运输效率大幅提升。渝车高效出海,也折射出重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破浪前行的澎湃之势。


  构建内外贸高效畅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是关键。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支持企业探索标准的衔接统一,重庆聚焦市场渠道拓展与发展环境优化,创新赋能企业链接全球,“无感切换”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现“国内热销、海外畅销”。


  搭建平台打通市场对接“大动脉”


  重庆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高水平内外贸一体化综合枢纽平台,打造的国货精品贸易中心集国内国际双循环供应链枢纽平台、新国货品牌创新孵化基地、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于一身。目前,平台集聚华为、长安等300余家龙头企业,涵盖3000余个商品品类。


  在功能创新上,平台形成场馆运营、平台服务、大宗贸易三大核心板块。其中,场馆集中“商、文、旅、教、展、销”及“区县和企业会客厅”功能,定期举办经贸洽谈会、新品发布会等商文旅活动。大宗贸易重点围绕铜杆、铝锭等有色金属以及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大宗原材料,开展高效的国内国际贸易与分拨供应服务,驱动内外贸协同互促。


  目前,平台已促成奉节县眼镜出口伊朗、硅锰合金矿石出口缅甸、澳大利亚红酒进口等超20笔重要贸易项目,实现贸易额近8亿元;累计高效组织各类资源对接活动50余场,举办专业培训和论坛30余场,有效盘活内外贸资源。


  释放平台功能的乘数效应,推动构建内外贸联动新格局,秀山县积极打造武陵山商品交易博览会成为国际经贸合作平台。去年,第十二届武陵山商品交易博览会暨2024武陵山(秀山)与东盟合作论坛首次邀请到菲律宾、泰国、柬埔寨、老挝等RCEP成员国相关贸易代表及采销企业出席。现场签约项目20个,累计投资14.8亿元,年贸易值达28.5亿元。秀山高新区成为毗邻地区工业增加值率先突破100亿元的园区。


  国货精品贸易中心和秀山高新区作为重庆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基地,其创新实践印证了平台建设对内外贸融合发展的杠杆作用,通过构建“政府+企业+市场”的创新平台,形成了“以平台聚资源、以资源促融合、以融合助发展”的良性循环。


  创新服务筑牢发展环境“强支撑”


  重庆发展内外贸一体化的突破还体现在创新企业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上。


  渝中区菜园坝外滩摩配市场组织重点企业成立全市首家摩配领域行业协会,即重庆市渝中区摩托车配件进出口商会,提供“市场预判+政策对接+资源整合+风险防控”全链条服务,已带动10余家企业组团赴哈萨克斯坦参展,现场签约350万美元。


  不仅如此,协会还联动中信保重庆分公司,积极探索将出口信保产品覆盖市场采购贸易商家,提升商家的抗风险能力。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渝中区摩托车零配件出口额达2784万元,同比增长60.2%,预计全年完成外贸出口额2亿元以上。


  璧山区以数字强基,建成重庆首个民营企业供需对接服务平台“璧商荟”小程序,打造汇聚全区产业供需对接、惠企政策推送、金融产品发布和数字化应用场景等功能的数字化平台,形成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数字纽带”。目前,平台吸引超2700家企业入驻,其中外贸企业825家,发布信息615条,交易额达2.7亿元。


  此外,璧山区在全市率先建立区级外贸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海关、税务、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参会,确保企业诉求能直达决策层,减少中间环节,推动痛点难点问题“一站式”解决。


  在冲刺全国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收官之年”,重庆将试点政策转化为发展实效,“一区县一特色”的创新实践以多点突破之势,构建起立体化的融合发展矩阵。


  当前,重庆正创新实施“6+5”行动计划,通过推动标准衔接融合、双向渠道再造、数字联通赋能等六大工程,提升电子信息、通用机械、汽摩及零配件等五大产业内外贸一体化水平,将内外贸融合发展演变为重构区域经济生态的“基因工程”,加速内陆开放,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俞芳)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