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由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对《辽宁省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行解读。《实施方案》提出了辽宁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及五方面21条工作措施。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底,辽宁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基本形成,实现5000P以上算力规模;攻克关键技术100项以上;培育规模以上企业300家以上,培育5家以上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8个主导产业集群;力争培育5个以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垂直行业大模型;创建一批高质量行业数据集;打造100个以上可复制推广的标杆应用场景,发布200个以上融合示范案例。
在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围绕辽宁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加快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加快沈阳、大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各地市围绕优势产业加快开展人工智能赋能行动,引进培育人工智能多元主体,加快布局智能终端,做强配套产业等。
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赋能产业发展、赋能公共服务、赋能商旅消费、赋能社会治理、赋能全域全行业等5项措施,分别围绕制造、农业、科技、教育、医疗、交通、消费、文旅、政务、城市、环保、安全共12个重点领域,由各行业主管厅局牵头本领域"人工智能+"赋能工作,并出台具体行动方案。
同时,围绕构建优质产业生态,《实施方案》提出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优化政策服务支持、创新投资融资模式、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强化安全赋能监管等5项措施。提出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优化审批服务,加强项目规划、立项、用地、用能、环境等要素保障,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省级各类政策资金,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征集应用场景解决方案。(记者 孟祥山)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