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每三台冰箱、每四台洗衣机、每五台空调就有一台“安徽造”。近年来,安徽智能家电家居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从智能冰箱、空调到智能家居系统,从单品智能到全屋智能,安徽家电家居企业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实现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智能化”改造 引领产业升级
智能化转型正成为推动安徽家电家居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安徽充分发挥产业优势,通过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全力推动传统家电家居向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慧家庭方向迈进。
在合肥经开区的海尔合肥空调互联工厂,智能化生产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这里没有忙碌走动的生产工人,取而代之的是可“透视”零部件内部的摄像头、戴着AI眼镜有条不紊巡视的检测人员。通过引入先进算法、数字孪生和知识图谱等技术,海尔合肥空调工厂实现了产品不良率下降58%、人均效率提升49%、单台制造费用下降22%的显著成效。
同样,在客来福新桥4.0工厂车间,智能化生产也已成为常态。整个车间干净整洁,机器与机器之间仿佛达成一种“默契”,从分拣、封边,到打孔、包装,每道工序之间形成完美衔接。在这期间,机械臂灵活地完成打孔、精准组装各种细小零部件等连续动作。
“客来福新桥工厂实现了板材全线自动化分拣,真正做到了每一块板材无需落地,几乎不经人手。书本架是板材的储存空间,选板一共由六台机器同时工作,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海尔和客来福的智能化转型,正是安徽家电家居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据统计,2024年1-11月,安徽省家电“四大件”产量9275.2万台、增长5.9%,居全国第2位;安徽省家用电器出口312.0亿元、同比增长12.9%。
“链式”协同 产业布局互补
在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安徽家电产业链供应链配套率达60%以上,形成合芜滁“一体两翼”,马鞍山、六安、蚌埠、阜阳、宣城、宿州等“多点开花”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
合肥拥有长虹美菱、惠而浦、海尔、美的、格力等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及相关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滁州以“招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发展策略,推进“屏-芯-端”高效协同,目前已集聚飞利浦、康佳、博西华等规模以上制造企业135家,构建从工业智能设计、模具装备、零部件生产、整机装配到检测认证和销售物流的家电全产业链体系。
芜湖则积极布局厨卫及生活小家电领域。在芜湖美的厨热智能家电产业园,18秒就能生产出1台洗碗机,1天能生产出2000台洗碗机。依托美的品牌强大的号召力,一批聚焦电子、阀门、注塑、钣金、铜管等领域的配套企业纷至沓来,助推本地智能家电产业从“一枝独秀”发展至“满园芬芳”。
据芜湖美的厨热智能家电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自1998年落户芜湖以来,美的先后在芜湖成立14家企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涵盖大家电、小家电、压缩机、电机等多个品类,有力带动了当地家电配套企业集群化发展。
根据《安徽省加快推进智能家电(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安徽将推动“大家电做强、小家电做大、智能家居做优、配套体系做全”,推动智能家电家居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到2027年,形成产业布局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生态体系完备的智能家电家居产业集群,力争全产业链总产值达5000亿元。(综合)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