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探索实施质量强市五大特色做法成效显著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01-18





  近日,从重庆市南岸区市场监管局传来喜讯,该区龙门浩街道办积极推动质量强区建设在基层落地见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养老、就业等公共服务满意度达98%以上;该街道办抢抓质量强街共赢共荣新机遇,紧扣龙门浩街道全域旅游,开展文旅产业质量提升行动,深耕文旅商融合发展;打造龙门路文创艺术街区,盘活100余处闲置资产,实现经营主体入驻翻番、商贸指标快速跃升、城镇就业率不断攀升。


  这只是重庆积极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缩影。据了解,丰都县包鸾镇打造"锶乡包鸾"质量品牌,加快建设"生态美、环境美、经济美、形象美、生活美"的五美包鸾。大渡口区跳磴镇聚焦打造重庆小面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产业招牌,从质量支撑、质量赋能、产业链供应链联动等角度采取多项措施,创新实施"链式思维""飞地经济""出海计划"等举措,赋能产业联动提升,打造重庆小面产业"高质量样板"。


  2024年,重庆市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启动首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项目51个,全市71家链主企业、1072家链上企业、81家科研院所参与试点,建立链长组织、链主引领、链员协同、基础支撑、技术赋能的质量提升模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线电缆、己二酸3个产业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重庆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0.60、步入"竞争力很强"行列,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93.47%、同比提升0.14%,该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3位,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成果的取得与该市实施的五大特色工作做法密不可分。


  梯次培育质量领军企业。重庆实施优质企业培育"春笋"计划,建立质量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制度,培育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开设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导则线上培训课程,遴选535家企业进入该市质量领域优质组织重点培育库,推动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等荣誉。推动首席质量官队伍量质并升,倡导建立企业首席质量官联盟,加强履职能力培训交流,全市首席质量官超过7000名。


  搭建质量强链工作平台。重庆推动链主企业和技术机构联合成立川渝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等质量工作联盟,在汽车、电线电缆和信息通信产业组建重庆市质量创新孵化中心,成立质量专家服务团,推动质量强链联盟与重点产业园区合作,推动链上企业建立资源互享、质量互促工作机制。


  深化质量协同发展机制。重庆以质量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立川南渝西﹢涪陵区域质量联盟,构建"1﹢N"区域质量协作格局。以川渝高竹新区、"万达开云"为代表的跨行政区域质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两地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开展川渝毗邻地区、次区域质量合作交流活动,唱响质量强企"双城记"。


  加强质量领域数字化建设。重庆根据数字重庆建设"1361"整体构架,突出三融五跨,着力推动体系重构、业务重塑、流程再造,迭代形成数字市场监管体系架构,质量强市建设纳入"1﹢12"核心业务。谋划建设"重庆质量在线"等重点应用,上线运行川渝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


  强化考督奖工作机制。重庆持续推动以"考"促进区县党委政府质量责任落实。目前,质量强区(县)建设在重庆实现全覆盖,推动各区县出台质量强区(县)建设方案,健全质量政策体系,丰富质量促进措施,夯实质量基础。推动31个县、街道、乡镇申报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项目,重庆首批20个县(区、镇)纳入全国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库(全国首批共580个)。(记者 谢旺)


  转自:中国质量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