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质量要效益 靠质量谋发展
湖北大冶推进质量工作“五化”发展全面建设质量强县
湖北大冶地处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有着3000多年的采冶史,1000多年的建县史。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建县,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为“大冶”。
近年来,大冶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深入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湖北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理念,坚持推进质量工作“五化”发展,全面建设质量强县,向质量要效益,靠质量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据了解,大冶已连续12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2023年排名第58位;连续8年在黄石市质量工作考核中获评A级,先后荣获“湖北省质量强省示范县(市)”“湖北省质量强省工作推进成效明显地方”等荣誉。当前,大冶正奏响新时代的质量强音,向着全国县域经济50强的目标奋进。
建设质量强县,首先要推进质量治理机制现代化。近年来,大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建立健全质量强市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完善定期会商、部门协同、督导考评、分析监测等工作机制,先后出台《大冶市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意见》《大冶市质量强市大提升大提效行动》等文件,将质量工作纳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市级财政预算和促发展惠民生政策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行业自律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大大推动了质量治理的现代化。
据了解,为推进质量要素供给体系化配置,大冶市政府出台《大冶市资助奖励标准化、质量品牌及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等激励政策文件,年均兑现知识产权、质量资助资金260余万元,保障质量工作经费1000余万元。依托现有的1家省级质检中心、3个国家认可实验室、14家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域外质量资源,探索构建体系完备的、具有大冶特色“1﹢1﹢N”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2024年1月,由17处线下场景组成,服务项目涵盖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质量管理、知识产权、标准计量等的大冶市全域质量服务站正式启动运行。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性质量培训9场次、主题活动2场次,惠及各类企业700余家次。
为推进域内企业生产标准化,近年来,大冶市积极开展对标达标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帮助66家企业对标对表国内外先进标准提升自身标准化水平。随着“标准化﹢”行动的深入实施,大冶市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7项、行业标准8项、地方标准16项、团体标准35项,建设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区9个,其中在建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3个。全市223家企业共计864项标准已在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平台上公示。大冶市陈贵镇成功创建国家建制镇标准化试点。
质量强则品牌强,品牌强则产业强。为推进本土优势产品品牌化,近年来,大冶依托各级政府质量奖、湖北精品、知识产权等各类申报创建,全面开展本土企业质量品牌培育工作。目前,劲牌有限公司、迪峰公司2家企业荣获湖北省长江质量奖,大冶尖峰水泥公司等6家企业荣获黄石市市长质量奖,劲牌有限公司获评全国工业企业质量标杆和全国质量奖,并连续四年荣登“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2023年,大冶市完成专利授权204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21件,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7713件,11件商标和地理标志入选省级优势商标名录。
大冶市还通过深入开展“二二二”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推动重点产业发展高端化。全市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高于湖北省监督抽查合格率平均水平。大冶市铝型材产业、换热器产业、配制酒包装材料产业先后5次入选湖北省“万千百”质量提升示范项目,4次获评优秀项目,为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大冶市有国家级高新区1个、“独角兽”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333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有7家、91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80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场景企业4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7家。
大冶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质量工作永远在路上,将以持续优化质量治理体系,提升质量供给水平为抓手,充分发挥质量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支撑产业建圈强链、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全面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力争早日跻身全国县域经济50强。(蔡俊辉 商景 本报记者 张华)
转自:中国质量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