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右岸崛起商贸新高地——武汉市武昌区加速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10-21





  作为湖北武汉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先行示范区,近两年武昌区动作频频:从全国单体最大的商业综合体武商梦时代开业,到如今武昌万象城、SKP、汉街万达接连“上新”,高端商业基础设施和消费场景“从量到质”跃上新台阶。


  数据显示,当前武昌区面积超5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达到14家,全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总体量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今年前7个月,武昌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20亿元,增幅连续16个月位居全市中心城区首位。


  “首店”为载体激活消费动能


  阳光明媚的晴日,车行武汉沙湖大桥,远远便能看见一个外立面遍布流动线条的盒状建筑,这是经过3年重装亮相的武汉SKP,也是北京华联集团打造的高端时尚百货旗舰店。


  事实上,自官宣落户武昌以来,武汉SKP的热度便居高不下。数据显示,武汉SKP开业首日销售额便突破亿元,日均客流量近10万人次。


  大型高端商业体是城市最重要的消费基础设施之一,其数量和质量也是衡量一座城市商业氛围与消费活力的重要指标。


  梳理发现,近两年,武昌区陆续建成7座大型商业综合体,总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其中武昌滨江片区最引人瞩目,已建成的武昌万象城、武汉京东MALL、中商世界里·智慧生活MALL,以及在建的龙湖清能滨江天街、亲橙万象汇等项目,共同构成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商业航母”。


  “这几年,武昌接连推出多个商业综合体,人气爆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秦尊文认为,新型商业体与传统商场不同,功能、结构、产品、体验方式都具有新特质,新的“供给侧产品”更能拉动消费需求。


  如果说商业体是宏观空间,“首店”则是其中激活消费的子单元。作为扩大和刺激消费的长效机制之一,以“首店”为代表的首发经济成为武昌区打造地标级商业体的突破口。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武汉SKP人流如织。10月6日午餐时分,位于商场5楼的一坐一忘餐厅门口排起长队,不时有食客取号等位,店员应接不暇。这家全国连锁餐饮品牌在武汉的首店,备受本地及周边地区市民游客追捧。


  “开业以来,日均营业额超过5万元,武汉首店在全国16家门店中排名靠前。”一坐一忘创始人李刚说,武汉首店激活了商圈消费,也增强了品牌影响力。


  与一坐一忘类似,一些品牌开出的首店成为市民游客的“心头好”,也是商业体的消费引爆点。武汉SKP总经理饶满琳介绍,随着SKP一起来汉的1000多个品牌中,有400多个是首次亮相武汉,从经营情况来看,发展大多超乎预期。


  “商业综合体为首店经济提供了展示和发展平台,而首店的入驻则丰富了商业综合体的内容和形式,两者相互促进。”秦尊文表示。据统计,过去4年间,武昌区通过打造有吸引力的商业综合体,累计吸引近千个品牌首次入驻武汉,带动长江右岸消费场景越来越多、消费市场越来越旺。


  “向新逐绿”探索老城区转型之路


  九省通衢的武汉历来是全国商业重镇。清道光年间的《汉口竹枝词》有云,“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


  近年来,武昌区通过大力招商引贸,商业版图正历经史无前例的重塑,大量地标级商业体和消费场景的涌现,让武汉“北强南弱”的商业格局走向均衡。在这个过程中,本地商业品牌也积极应对外来挑战,不断创新求变。


  2022年11月9日,国内单体最大的商业综合体武商梦时代亮相武昌。室内滑雪场、超级过山车、汉味美食街,吸引了全年龄段消费人群,每到周末,商场8000个停车位满满当当。


  “我们希望将武商梦时代打造成一个5A级景区,创造城市微度假的新模式,打造消费升级的新标杆,为武汉及周边地区的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创新型的消费服务。”武商梦时代项目设计负责人、中信设计副总建筑师王晓晖说。


  不仅是传统购物中心在寻求商文旅融合发展新路,武昌区还充分发挥古城独有的资源禀赋,从多个维度引领消费场景融合创新,不断形成武昌特色。


  为促进商文旅融合,武昌区梳理提炼“武昌十景”,将昙华林、楚河汉街、户部巷融入城市品牌形象,串联起文旅资源与商业载体。依托黄鹤楼、东湖、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大学等多个文旅景点,开发“小昙昙”“武畅儿”等系列产品。2024年上半年,武昌全区接待游客超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252亿元。


  与此同时,武昌区总部经济、外向型经济、数字消费成果不断显现。


  长江沿岸铁路集团、滴滴出行华中总部、中粮贸易湖北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武汉总部等一批头部企业落户;星巴克华中区域总部、西门子、毕马威、韩国IBK商业银行等600余家外企扎根;年纳税“亿元楼宇”达到28栋;培育智慧商店380余家,其中武汉京东MALL开业以来累计销售额破7亿元,农产品电商平台“淘大集供应链”年线上交易额超10亿元。


  示范区崛起背后的“营商密码”


  市场竞争机制促使企业优胜劣汰,推动商业经济蓬勃发展,而商业经济的发展既要依靠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也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引导和营商服务。


  5月18日,武昌万象城开业迎宾,3天时间里,客流量累计超过60万人次,零售额超过5000万元。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武昌万象城迅速落地原因有二:一是项目本身优越的交通和地理区位,二是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给予的“全生命周期”营商服务。


  据介绍,武昌近年开展“零号员工陪伴成长”专项行动,把自己当作企业“首个员工”,从落户到启用,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受益于此,“爆火”的武昌万象城从签约到投用,用时不到一年。


  同样享受到武昌区暖心服务的,还有计划在年内投用的阿里巴巴集团华中总部商业综合体万象汇。阿里巴巴华中总部由商业综合体万象汇和两栋高层写字楼组成,建成后将成为武昌滨江数创走廊的地标建筑。


  该项目体量大、规格高、建设周期长,如果按照“一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只对应一次验收”的传统模式,可能会对万象汇投用和写字楼招商造成影响。基于这一考虑,建设方提出设想:能否将该项目分为三期验收?


  “企业有期盼,我们努力办。”得知阿里巴巴集团的诉求后,武昌区及时启动预案,由发改、商务、建设、规划等部门组成联合体:一方面配合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优化改进工程规划条件核实办法,为分三期验收扫清“政策障碍”;另一方面,将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精细划分为三期,为后期联合验收创造条件。


  今年5月底,项目建设方提前完成了万象汇的公区建设任务,具备验收条件。6月上旬,项目一期获发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规划条件核实证明,这意味着各商户可提前进场实施内部装修,为2024年底前开业迎宾夯实了基础。


  武昌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武昌全区树立“项目兴区”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与城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城区功能配套相协调、与城区产业提升相融合,加速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记者 廖君 龚联康)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