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 河北这样变“碳”为宝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9-22





  “燃煤锅炉烟气排出后,经过净化、吸附、解析等流程,将二氧化碳捕集提纯,就可以作为生产醋酸的原料了。”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行政经理牛文平兴致勃勃地介绍说,目前公司已经形成稳定运行的碳捕集、碳利用生产线。


  走入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的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碳捕集区,记者看到,在高耸的燃煤锅炉附近,金属管道纵横交错,连接着几座巨大的蓝色高塔。一旁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碳产生、碳捕集等全流程数据。


  “过去,企业每年需购买二氧化碳10万吨。而现在,通过二氧化碳捕集回收,不仅节省了原料成本,还可取得可观的环境效益,据测算,企业每年回收的二氧化碳量,相当于近万亩森林一年的碳吸收总量。”牛文平说。


  从“排碳大户”到“捕碳先锋”,近年来,河北不少企业开始探索推进碳捕集、碳利用及碳封存工作。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对外合作处王云静告诉记者,目前,河北通过试点示范、搭建技术平台、强化金融赋能、建立降碳产品方法学体系等推进碳产业发展,将相关示范项目纳入省级碳减排项目范围,开展减排量核定登记,推动企业碳减排资产价值实现。


  作为传统工业大省,河北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其中钢铁行业排放量最大、占工业领域碳排放一半以上。


  在北京科技大学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使用二氧化碳和钢渣生产出的“负碳石”样品。“这是我们和北京科技大学共同开展的钢渣固碳项目,可利用钢渣直接捕集利用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生产仿古建材等负碳材料,每吨钢渣可固定约180公斤的二氧化碳。”河钢集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京雷说,目前,集团已在唐钢新区建设钢渣固碳千吨级工业示范项目。


  “我们目前重点围绕钢铁生产场景着力开展低成本、规模化碳捕集、碳利用和碳封存技术研发。”田京雷说,同时,集团正在积极创建碳数据管理平台,加强钢铁行业碳减排核算体系建设,为进入全国统一碳市场做准备。(记者 巩志宏 王美祺)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