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甘肃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抢抓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章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围绕“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介绍。
当前,甘肃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广阔前景。任振鹤介绍说,2022年以来,甘肃经济增速连续7个季度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光彩,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据信息等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兰州新区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居19个国家级新区前列。
任振鹤认为,甘肃经济增速进入全国第一方阵,非常不容易。下一步,甘肃将重点在“九个字”上下功夫:一是“抓机遇”。深入落实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国家战略,找准定位、放大优势,更好地把国家政策转化为发展实效。二是“强筋骨”。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让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三是“作贡献”。把国家所需和甘肃所能结合起来,在资源能源、粮食安全、生态建设等方面更好地体现甘肃担当、展现甘肃作为、贡献甘肃力量。
聚力“五量”经济保持回升向好势头
甘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用足用好国家政策红利,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蓄动能、增后劲。
任振鹤认为,甘肃只有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实现追赶进位。近些年,甘肃致力于经济发展,追赶的步伐越来越快了,2021年甘肃经济总量突破了万亿元大关。甘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立足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三个不平衡”的省情特征,牢牢把握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奋力谱写富民兴陇的精彩篇章。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甘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用足用好国家政策红利,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蓄动能、增后劲。具体就是围绕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大”行动,重点做了盘活存量、引出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的“五量”文章。
在盘活存量上,甘肃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优势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一批“老字号”正在成长为根基稳固、枝繁叶茂的“产业树”。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产业活了、链条长了、企业数量也多了,“十四五”以来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59家。
在引入增量上,甘肃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大力改善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与央企连续三年集中签约,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投产。2023年,全省招商引资签约金额突破了万亿元大关,投资410亿元的浙江巨化集团硅氟新材料项目落户在“石油老城”玉门,刷新了甘肃工业项目的投资纪录,各方看好甘肃、投资甘肃的热度持续升温。
在提高质量上,甘肃集聚了兰州大学和中科院“一院三所”、兰州生物所等优质科创资源。同时,深入推进“强科技”行动,在重离子物理、生物医药、冰川冻土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比如,中科院兰州近物所研制的国内首台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碳离子治疗系统在甘肃投入临床应用,实现了重离子超大型装置国产替代,是消灭癌细胞的“国之重器”,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4个掌握重离子临床治疗技术的国家。在增强能量上,甘肃有86个县市区,86个县市区发展起来就是86台“发动机”。甘肃将县域分为城市服务型、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生态功能型五种类型,因地制宜引导分类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富县、文旅名县和生态大县,近三年新增了16个百亿县域,累计达到36个。
在做大总量上,甘肃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大抓产业、大抓项目,一年一进步,三年迈大步。2023年,甘肃经济总量达到1.18万亿,是2012年的2.2倍,这既是量的积累和跨越,也是质的变化和提升,更是精气神的极大增强和提振,甘肃有信心到“十四五”末再有一个新的大的突破。
转方式调结构甘肃工业兼顾创新和质量
甘肃过去因工业而辉煌,未来必然靠工业而追赶。
甘肃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的艰巨任务。任振鹤认为,甘肃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甘肃有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桶油、第一块合成橡胶、第一台大型石油钻机等多项全国第一,奠定了相对厚实的工业基础。近几年,甘肃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让传统产业“发新枝”,让新兴产业“生强枝”,着力构建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5年保持在6%以上,工业投资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列,老工业基地正在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在“强龙头”上,甘肃每年滚动实施300个左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项目,通过设备更新、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数字转型等措施,不断提升产业层级和发展能级。目前,甘肃的镍产量排名世界第3位,钴产量排名世界第5位,而且甘肃有芯片产业链上的高端企业,芯片封装测试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补链条”上,甘肃围绕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主攻14条重点产业链,三年培育链主企业114家。按照“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的市场理念,以链主企业为主体,瞄准产业链空白缺项,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研发高附加值关键产品,真正让成果变产品,产品成产业,产业延链条。
在“聚集群”上,甘肃聚力做大做强各类产业园区,推动要素向园区集约、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甘肃酒泉已成为我国陆上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甘肃过去因工业而辉煌,未来必然靠工业而追赶。任振鹤表示,甘肃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持续推进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据信息等新兴产业,谋划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让甘肃工业向“新”而行、向“质”图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发挥甘肃特色推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甘肃将推动“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迈进。
甘肃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可以说新能源既是甘肃的优势,也是甘肃的特色。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程晓波表示,甘肃是风光资源大省,甘肃太阳能和风能技术开发量都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十四五”以来,甘肃紧紧抓住国家绿色转型各项政策机遇,“乘风而起、向光而行”,推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超过了56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超过60%,占比在全国居第2位;陇电外送区域已经扩大到了25个省份,每年甘肃对外输送量超过520亿千瓦时,其中接近一半都是新能源。
未来,甘肃既要发展好新能源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又要让陇原“风”“光”点亮万家灯火,为全国能源供应保障作出更大贡献、体现甘肃担当。程晓波说,甘肃新能源发展速度很快,未来潜力仍然很大,下一步甘肃将致力于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推动“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迈进,重点在四个方面继续发力:
第一是扩规模。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各级各类风光电项目建设,到“十四五”末,也就是2025年底的时候,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要突破8000万千瓦,到“十五五”末要突破1.3亿千瓦。
第二是畅通道。新能源装机规模大了,电发多了,怎么样把电送出去,建设外送通道就成为关键。
第一条通道是从酒泉送往湖南的酒湖特高压直流工程,已于2017年建成。
第二条通道是送往山东的陇电入鲁工程,2023年开工建设,2025年就可以建成。
第三条通道是送往浙江的陇电入浙工程,目前前期工作已经完备,可望近期核准建设。
第四条通道是送往四川的陇电入川工程,有望2024年年底核准开工。可以说,到“十五五”中期的时候,这四条特高压就能够全部投运,届时甘肃至少会有1600亿千瓦时的电送往全国各地,这相当于现在一年的全省用电量。
第三是兴产业。着力构建以酒泉、嘉峪关为中心,张掖、武威、金昌三地协同,河东各市州协同、多级驱动的产业发展布局,打造风光电产业链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第四是促消纳。就是把发出来的电在省内首先用好用足,这就需要全力发展省内的产业,推动调峰电源和新型储能的建设,特别是要做好电力网和算力网“双网”融合的文章,建好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也就是甘肃的庆阳数据中心,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记者 孟凡君)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