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陕西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刚围绕“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向记者作介绍时表示,目前,陕西培育形成航空工业、集成电路、先进结构材料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屡破世界纪录,超导、特高压输电、新型显示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代煤化工、高端无人机、金属增材制造、旱作节水农业全国领先。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钛金属加工产业规模、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一。
陕西省副省长、省政府秘书长王海鹏表示,陕西走好逐“绿”前行转型之路,统筹推进关中科技赋能、陕北能源转型、陕南绿色升级,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陕西太阳能光伏、新能源乘用车、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产值超千亿产业加速发展,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途径,今天陕南的父老乡亲已经吃上了“生态饭”。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和产业加速融合,连续跨越两个万亿台阶。
陕西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赵刚介绍,十年来,陕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4%,2023年达到3.38万亿,连续跨越两个万亿台阶,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创新和产业加速融合。陕西发挥科教优势,激发创新活力,十年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高0.31个百分点、达到2.34%,技术合同成交额增加3500多亿元、突破4100亿元,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71.72%、提高15个百分点。近三年,陕西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长1.9倍和1.6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创新驱动发展驶入快车道。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陕西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截至2023年底陕西实有企业156.5万户、十年增长了3.1倍。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省属企业营收、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居全国前列。陕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率先实现中亚五国通航全覆盖,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累计为130多个国家培训了4700多名农业官员和专业技术人才。近三年,陕西中欧班列开行量年均增长12.8%,突破5300列,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居全国前列。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作为能源大省,陕西在国家能源安全体系当中做出了陕西贡献。近年来,陕西加快建设布局清洁能源项目、储能项目,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支撑。增强关中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陕北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陕南绿色循环发展。陕西绿色转型步伐加快,煤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绿电装机规模十年间增长了8.5倍、突破4000万千瓦,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实现新突破,累计封存二氧化碳45万吨。
诸多领域技术领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陕西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底气所在。赵刚表示,陕西重点从两方面发力,不断向科技创新要经济贡献力、要发展新动能。一方面,瞄准国家所需,全力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长期以来,陕西始终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比如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潜海、天问探火等这些重大项目均有陕西科技力量作出的贡献。近年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陕西获奖数目都名列前茅。另一方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陕西下大气力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焦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的难题实施“三项改革”。陕西通过改革已经出现了许多可喜成果和变化,近三年全省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了1.8倍,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了2.3倍。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日益凸显,2023年全省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同比增长15.3%,增速高于全国4.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迅猛增长,从2020年的6000多家增长到2023年的1.6万家。
陕西省“十四五”规划当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目标要突破1万家,2023年已突破1.6万家,反映出陕西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优良创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赵刚表示,下一步,陕西将继续把创新平台建好,把改革经验发扬好,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更好赋能陕西高质量发展,其中工作重点是:加快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建好国家授时中心、分子医学转化中心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用好这些设施必将进一步提升陕西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目前陕西在光伏电池转化效率、集成电路大尺寸硅材料制备方面具有领先水平。
先进制造业跑出“加速度”
陕西有基础、有条件,也有优势。
陕西工业体系完备,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建设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陕西有基础、有条件,也有优势。赵刚介绍说,近年来,围绕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陕西培育了一批具有新质生产力特点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一方面,发挥能源产业的“压舱石”作用。陕西是能源大省,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每年生产的大量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输送给了兄弟省份。另一方面,陕西是高品质煤炭资源的富集区,布局了一大批煤化工项目,围绕着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发展方向,建设从煤炭制品到化工产品、到成品油制品的产业链,一大批国家级的重点产业项目在陕北聚力成势。
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都是近年来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赵刚认为,陕西在先进制造业方面跑出了“加速度”,比如新能源汽车势头强劲,近三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量保持年均160%的爆发式增长态势,建成了电池、电机、电控生产基地,形成了以乘用车到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等为核心的发展格局。2023年,陕西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5倍,半导体产业茁壮成长。在太阳能光伏方面,陕西诞生了三个“世界第一”:一是晶硅太阳能转化效率屡创世界纪录;二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硅片出货量居世界第一;三是加工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金刚石线出货量世界第一。
赵刚介绍,陕西汇聚了相关知名企业、研究院所、机构达到300余家,闪存芯片产能约占全球15%。下一步,陕西将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省级特色制造业集群,构建以先进制造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陕西将聚焦未来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光子、人工智能、超导等具有潜在优势的创新产业集群,不断开辟低空经济、氢能与储能、生物医药等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记者 孟凡君)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