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AI大模型赋能新型工业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04





  近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深度行首站暨苏州工业园区大模型产业发展推进大会成功举行,此为苏州工业园区深度布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最新举措。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主线之一,大模型已逐步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人工智能凭借其广泛的渗透性、较强的替代性、明显的协同性、突出的创新性、全面的赋能性、强大的自生成性等特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全国首个明确提出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并出台专项政策的开发区,当前正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赛道,助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深度行首站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落地,“赋能服务团”和“供需目录”、组织精准供需对接和发掘并展示优质案例等活动同时顺利落地。


  “我们希望依托重点城市和骨干企业,搭建供需各方和产业链上下游沟通对接平台,推动供需精准匹配对接和深度交流合作。”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苏州工业园区既是特色鲜明的工业强区,也是国内最早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地区之一。此次活动安排非常丰富,既有供需对接签约仪式也有供需赋能路演、服务能力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拓展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深度和广度。”


  据了解,苏州工业园区加速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既借力“国家队”力量也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此次活动期间,苏州工业园区企业新建元集团(数科)与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中国信通院江苏研究院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


  多项合作的落成,有利于各方精准对接和交流合作,实现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有效融通,形成供需互促的产业正向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


  人工智能大模型“百花齐放”


  在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大模型正融入千行百业,成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思必驰是国内知名的大模型人机对话企业,曾发布江苏省首个语言大模型,也是迄今为止江苏省惟一通过国家双备案的语言大模型,已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企业名单。


  同程旅行自主研发的“程心”大模型是国内首个城市级旅游大模型。“程心”大模型拥有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可为游客提供智能行程规划、智能导览、智能客服等服务。


  清睿智能是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教育企业,研发国内第一个智能教育大模型ArynGPT,目前已服务全国30个省份、320个城市的3.6万所中小学。


  此次大会期间,思必驰、同程网络、清睿教育获评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企业并获授牌;企查查、智慧芽、天聚地合、博云科技、二元工业、江苏欧软、美能华、苏州海赛、新华三、贝康医疗、百图生科、科大讯飞获评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培育企业并获授牌。


  当前,苏州工业园区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建设为引领,加强重点场景应用突破、牵引行业生态集聚,依托AI大模型加速千行百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从通用大模型、专用垂直领域模型到企业级GPT产品工具研发应用,从语言计算、芯片设计到科技信息服务,以大数据驱动的通用大模型和以知识驱动的垂直行业专业模型深度融合,形成多个应用标杆。


  大模型备案是人工智能企业相关服务和产品走向市场要迈过的第一道门槛。今年4月,同程旅行旗下大模型“程心”成功通过了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有3家企业通过大模型备案,占江苏省总数的一半,这意味着这些企业正加速从“技术流”转向“应用层”。


  打造AI大模型 应用产业集聚区


  多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截至目前,该园区已聚集和培育人工智能相关企业1700多家,产值突破千亿元,累计培育相关上市公司19家,形成了以工业软件、机器视觉、生物计算和大模型等技术为主导的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创新集群,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有14家企业开展大模型开发,涵盖政务、文旅、教育、医疗等领域。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6.2亿元,同比增长43.04%。算力支撑不断强化,国科数据中心自建及共建算力规模已超400P,可调集算力资源约1000P。创新平台加快建设,7家企业获批江苏省级及以上大数据试点示范项目,其中企查查、同程、真趣等3家企业为国家级,数量均列江苏省和苏州市第一位。


  去年年底,苏州工业园区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将大模型和算力纳入区域“623”产业体系,依托实体经济、场景资源、企业集聚等先发优势,从算力支撑、数据供给、技术攻关、场景落地、生态构建等方面进行全链条布局,推动大模型创新发展。


  《计划》明确实施“算力基础支撑”“数据要素供给”等六大工程,到2026年将苏州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产业集聚区,引进或培育通过算法备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不少于10家,形成品牌数据企业不少于20家,建设重点应用场景示范项目不少于50个。(唐晓雯)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