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产业“四地”青海高质量发展成色足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6-30





  青海素有“中华水塔”“三江之源”之称,是资源富省,也是战略要省。近日,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外贸“新三样”中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出口量分别增长2倍、3.6倍。如今,青海转型发展导向更加鲜明,高质量发展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聚力打造产业“四地”


  记者了解到,青海有高原特有的资源禀赋,正聚力打造产业“四地”。


  吴晓军介绍,产业“四地”是立足青海资源禀赋和区域特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而确定的战略路径。这些年来,青海聚焦聚力“四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方面,青海坚持有序开发、绿色发展,制定了一揽子规划、方案和政策举措,攻克了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制定了盐湖领域1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逐步形成了钾、钠、镁、锂、氯这五大产业集群。”吴晓军介绍,去年盐湖产业产值达到580多亿元,钾肥产量占全国的77%,为端牢中国饭碗、支撑新能源、新材料发展作出了青海贡献。


  吴晓军介绍,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方面,青海始终坚持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推进。去年,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突破了51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93%,新能源装机突破了38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69%,占比均居全国首位。建成了全国首条绿电大通道,向全国15个省区市源源不断输送绿电,青海绿电点亮了北京大兴机场、杭州亚运会比赛场馆,正在规划第二条、第三条绿电大通道。同时,青海还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在西宁南川工业园有一条“光伏街”,聚集了10多户光伏能源制造业头部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


  吴晓军介绍,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方面,青海旅游资源丰富多元而独特,着力打造以西宁为中心、以青海湖生态旅游圈为环、东南西北多带的“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


  在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方面,青海充分发挥青藏高原“超净区”地理生态优势,坚持提质、稳量、补链、扩输,青海现有1.5亿多亩有机监测草原,800多万头牛羊已实现原产地溯源,鲑鳟鱼产量占全国的40%,青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有机枸杞、冷水鱼生产基地。


  “新征程上,我们将锚定产业‘四地’建设目标不动摇,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吴晓军表示。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林虎表示,青海地处祖国西部,受自然、地理、历史、交通、信息以及人口等因素影响,民营经济发展与内地沿海地区相比,在经济总量和规模上都不算大。但多年来,青海省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林虎介绍,“十四五”以来,青海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年均增长6.7%,目前达到53.8万户。青海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一方面,打造形成了生态环保、盐湖化工、清洁能源、农畜产品、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另一方面,培育发展了拉面、青绣、牦牛、藏羊、枸杞、青稞等地方特色产品和品牌。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40%的经济总量和80%的城镇劳动就业,已成为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实践中,我们在做好‘中华水塔’守护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同时,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的民营经济发展路子。”王林虎表示,一是在政策保障上,出台多项涉及优化营商环境、壮大民营经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办法。二是在优化环境上,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高效办成一件事,集中攻坚营商环境核心指标,审批事项削减了70%,办事环节压减了60%。三是在提升效能上,开展“助企暖企春风行动”,“一对一”帮扶企业1.3万家,打造了移动端“青松办”APP。四是在金融服务上,建立了“青海省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服务平台”,定制推出具有青海特色的“拉面贷”“虫草贷”“枸杞贷”等信贷模式,自平台建立以来,已累计为1.24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147亿元,帮助企业节省融资成本近4000万元。


  全力推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


  近年来,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快速发展。吴晓军表示,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


  吴晓军表示,青海发展绿色算力具有“天时”条件。当前人工智能发展非常迅猛。人工智能的关键是算力、支撑是能源、未来是清洁能源,而青海最大的优势就是丰沛的清洁能源,电价长期保持在全国最低水平。青海抢抓国家“东数西算”这个有利时机,着力把“绿电”变“绿算”、把“电缆”变“光缆”、把“瓦特”变“比特”,努力培育新发展动能,开辟发展新赛道。“青海气候干燥、冷凉、洁净,常年干燥度2.38,平均气温3.4摄氏度,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全年314天自然冷却,制冷用电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据测算,在青海投资算力,投资成本大概要少20%,运营成本降低30%,投资回报年限缩短2年,可以说青海是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的‘天然良港’。”吴晓军介绍“地利”条件时表示。


  “人和”方面,吴晓军表示,青海打造绿色算力产业基地,得到了国家各部委、援青省市和许多头部企业的大力支持,现在一大批企业和数据汇聚在青海。前段时间,青海分别在北京、深圳、南京召开了产业推介会,签约和落地了一大批项目。最近,青海又出台了绿色算力地方标准,也出台了一揽子支持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同时,青海推动绿算和绿电协同发展,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记者曹雅丽)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