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智慧光子技术有限公司无尘车间里,员工在自动化生产线上赶制激光器订单;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脉冲光学车间中一派繁忙景象,员工正在加紧生产光纤激光器光学模块;湖北荆门协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无尘净化恒温车间里有序生产、质检红外光感元器件……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湖北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率先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将全力创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导区、世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核心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示范区,加快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激活科技创新核心要素
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湖北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赛道上具备硬核实力,已经蓄势而发。“湖北是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有基础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必须围绕国家所需贡献湖北所能、展现湖北担当。”湖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正斌说道。
湖北省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拥有两院院士81位,高等院校132所、在校大学生200万人,科研机构3600家、研发人员35万,高新技术企业2.5万家,拥有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477家新型研发机构,科创平台矩阵、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条件居全国第一方阵。
《实施意见》提出,力争未来五年,湖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4%以上,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高到80%以上,全力创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导区。他们统筹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湖北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有效集聚技术、资本、人才、产业。九峰山实验室组建两年多时间,吸引海内外400多位高端人才,成为我国化合物半导体领域重要研发基地。他们系统部署重大科技项目,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坚持“四个面向”,深入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启动实施29项“尖刀”技术攻关工程项目,成功研发全球首颗高分辨率毫米波雷达小卫星、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全球首个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有力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我们积极布局未来产业,聚焦人工智能、6G、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开展前瞻布局,制定出台人工智能三年行动方案。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成功接入'中国算力网',东湖灵境SoulGPT、中科凡语'飞语'等行业大模型实现商业化落地。全省在建5G全链接工厂238家,入选全球'灯塔工厂'2家。今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俊说道。
目前,湖北正在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争创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力打造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汉孝随襄十汽车产业创新大走廊、宜荆荆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大走廊。力争再创建2家国家实验室(基地),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30家以上,大科学装置达到10个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20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达到600家以上。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为指引,建立武汉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每年开展15项左右跨学科颠覆性技术研究。
“五聚并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是经济之本,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实施意见》提出,力争未来五年,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全力创建世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湖北将以创新为引领、供应链为抓手,集中发展为着力点,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五聚并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开斌表示。
优势产业聚势突破,构筑产业新优势。采取超常规措施、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推动光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和北斗产业聚势突破,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目前,湖北省已经涌现出万瓦光纤激光器等一批打破国外垄断“卡脖子”技术和产品,五大优势产业规模已突破3万亿元,占到规上工业的六成以上。
新兴特色产业聚力提升,释放产业新动能。创新实施“链长”领导协调、“链主”导航引领、“链创”协同攻关的“三链”融合机制,集中政府资源优势、龙头企业优势和创新平台优势,推动算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等10个新兴特色产业提速发展。全省已经培育出集成电路芯片CMP抛光垫等一批成果,今年第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5%,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28.7%。
传统产业聚焦转型,激发产业新活力。抢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实施新一轮万企万亿技改,加快汽车、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传统产业向新而行、向高而攀、向绿而进。今年第一季度,湖北省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1%,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
未来产业聚结布局,抢占产业新赛道。紧盯未来产业发展新趋势,前瞻布局建设创新平台,支持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建设未来技术学院。抢占未来网络、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等新赛道。瞄准类脑智能、脑机接口、合成生物等前沿科技,加速拓展应用场景和产品上市。
数实融合聚变赋能,激发产业新质效。狠抓数字基建,全力实施“5G万站工程”。今年第一季度,湖北省5G宏基站数量累计达12.5万个,组织开展全省5G网络村村通集中攻坚行动,千兆宽带用户达856万户。做强数字产业,实施《湖北数字经济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三年全覆盖,全省5G工厂已达到238家,工业企业上云5万家,覆盖率近50%。
构建良好生态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着力打通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实施意见》提出,湖北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塑造新质生产力良好生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他们下大力气搭建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由东湖高新区试点先行向市州、大湾区及海外拓展延伸,建立了“三网一包”服务体系,即“天网”智能匹配,形成企业需求1天确认、5天沟通、15天提出解决方案的对接响应机制,入驻企业15791家、采集需求9587项;“地网”需求挖掘,构建了“1+8+N”的线下服务体系,离岸、在岸创新中心共链接科研机构88家、对接项目99个;“金网”金融赋能,设立总规模20亿元、3亿元的在岸、离岸科创投资基金,“政策包”引导激励,分类实施5项39条政策,142个项目获得1.34亿元资金支持。在平台引领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进一步完善,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802.24亿元,较上年度增长59.8%,排名由全国第七跃升至全国第三。
他们下大力气营造鼓励创新良好生态。湖北省升级实施科技孵化服务“沃壤行动”,加快建设一批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出台了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首轮次工程流片芯片“四首”激励政策,给予省内研制单位和示范应用单位双边合计最高1000万元奖补。更好发挥4000亿元政府主导的投资基金群作用,设立总规模500亿元、首期200亿元的技术创新专项贷,单列1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引导金融机构全面推广“企业创新积分贷”等科技信贷业务。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构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科创企业梯次跃升链和配套服务链,推动科创企业快速发展。2023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5461家,同比增长26.4%,排名首次上升至全国第六;2023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5303家,同比增长47.07%,排名全国第五。
他们下大力气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近年来,湖北省加快推进“技兴荆楚”工程,持续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推动湖北省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技能人才(劳动者)总量达993.94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30.6%、其中高技能人才为307.3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1%。湖北省将进一步统筹实施战略科技人才引领、青年拔尖人才成长、卓越工程师集聚、工匠培育“四大专项计划”,拟引进培育50名战略科学家、500名科技领军人才、2500名卓越工程师、100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00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记者 诸玲珍)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