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了解到,日前,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配套出台了相关建设规划。《意见》明确,安徽省将坚持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主攻方向,多种粮、种好粮,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全省粮食生产能力显著跃升、粮食生产条件显著提升、粮食产业效益显著攀升,到2035年,全省粮食产能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
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安徽省将做好粮食生产大中型智能机械、小型轻便机械“一大一小”机械的研发推广,重点推广应用大马力拖拉机、高性能免耕播种机、智能抛秧机等先进高端机具,到2035年,全省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到50%;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到2035年,全省将建成育秧中心800个以上、烘干中心800个以上、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000个以上。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安徽省将推进粮食生产数字化改造升级,建设数字农场,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等手段动态监测种植类型、种植面积等,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到2035年,全省主推粮食生产“四新”技术120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2%;做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工作;实施产量大县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到2035年,建设粮食高产指挥田和精耕细作标杆1000个,全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提高22%,亩均产量达到912斤,全省粮食生产气象灾害实际损害率降低1个百分点。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安徽省将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工程,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亩均财政投资分区分类提高到3000元,到2035年,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以上;加快建设大型灌区16个、中型灌区42个,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472处,到2035年,全省新增灌溉面积695.5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730.8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2;到2035年,选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全省四大主粮作物实现2轮品种更新换代;开展种业企业扶优行动,培育一批种业龙头企业,推动一批种业企业上市。
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安徽省将建设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到2035年,全省粮油加工业产值达到5500亿元,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达到2000家;到2030年,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40%,肉牛饲养量力争达到500万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00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到2035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800万亩。
培育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安徽省将继续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支持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35年,全省发展50亩以上种粮大户18万个、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12万个、粮食生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万个;推广菜单式、订单式、全过程托管等多种服务模式,带动更多小农户发展粮食生产,开展粮食社会化服务规范化试点,到2035年,全省粮食生产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5万个。
《意见》强调,要严格管控耕地用途,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积极落实用地政策,各市每年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扎实建好人才队伍,优先将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合作社带头人、农机手等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每年培育3万人,依托农业高校定向委托培养本科、专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到2035年累计培养3000名。
转自:中国农机化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