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新春“第一会”释放全面振兴强信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2-25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吉林省新春“第一会”——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大会在长春市召开。这是吉林省连续第十年在春节假期结束后的首个工作日,召开全省性会议。近年来,吉林省着力聚焦改善营商环境,发展软环境向好,投资吸引力持续增强,众多企业投资布局,重大项目持续落位,2023年全省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7.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


  创新引领 全面振兴“上台阶”


  新春“第一会”上,吉林省强调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重要抓手,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省会长春,当地持续发布高含金量政策,启动“科创种子基金”“院校共建产业园”等措施,动员各类创新主体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塑造发展新动能。


  “动起来了!”在“复兴号”诞生地——中车长客的研发车间里,黑色橙色相间的车体正在缓缓前行。“别看现在慢,它能达到600公里/小时的速度。”中车长客技术专家说。这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能适用于高速、超高速和低真空管道等运用场景,未来前景广阔。


  卫星、高铁、汽车……在吉林,一批面向未来的高技术成果加速涌现。新能源产业集群、光电子产业集群、碳纤维新材料产业集群……黑土地上,“新”风拂面。“在企业所在的通用航空领域,明显感到政府对产业发展的牵头带动作用。”长春市北亚航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武说,相关部门经常与企业沟通,领导干部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产业和企业的扶持愈发精准有效。


  科研物质条件指数居全国第5位,科技发展指数居全国第11位,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上升6位……吉林省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均衡增长的背后,是高新技术的创新驱动,引领经济发展。


  2023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1.4%、12.5%、47.8%。


  项目支撑 发展动能更强劲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今年的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大会上,吉林省要求各地要梯次推进抓项目,推进建成项目投产、在建项目施工、新建项目开工、签约项目落地。


  吉林西部,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紧张施工,建成后可依托当地风电、光伏发电等“绿电”优势,年产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陆上风光三峡”“北方氢谷”日渐隆起。


  中部,黑土地上,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转入设备安装、工艺配管阶段,建成后每年增产技术含量高、能耗低的化工材料近300万吨。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五大主要生产车间全面进入试生产,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建成投产;东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速推进,“山水蓄能三峡”雏形初现……


  项目有力拉动经济发展。吉林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大会上,多位受访干部表示,要进一步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在增量注入中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表示,长春将围绕承接国家支持东北全面振兴系列政策,持续加大项目谋划争取力度,实施利企惠企市场环境建设工程,推进“证照一码通”试点,力争全年新增民营企业8.5万户。


  环境护航 政务服务更贴心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既要让能办的事好办易办,更要把该办的事、难办的事高效办成。”吉林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局长崔萍说。


  近年来,吉林省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各级政府带头转变职能,审批提速、监管提质、服务提效。2023年,吉林省8.1万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70%以上市县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网上审批效率、不动产登记效率、政务服务能力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从开工到产品下线,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实现首台风电整机出厂只用了100余天;从动工到建成,正泰新能的光伏设备组件下线不到100天……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有力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2023年全省新登记经营主体数量增长14%。


  企业的获得感不断提高。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艳丽表示,公司获得了省、长春市及长春新区的各种政策扶持,包括“免申即享”政策、科技创新券政策、骨干人才奖励、新引进人才奖励和人才住房保障项目等等,实实在在帮助了企业发展。


  下一步,吉林省计划以数字政府为先导加快建设“数字吉林”,拓展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应用场景,推行“不见面审批”等模式,建立企业开办辅导机制,实施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一对一”服务,对中小微企业跟踪服务。(记者 段续 姚湜 王晓林)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