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协同发展 交出亮眼答卷 京津冀经济总量连跨五个万亿元台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2-21





  近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系列报告首篇。报告显示,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9倍,十年来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日渐清晰,协同发展交出亮眼答卷。


  一核疏解 两翼齐飞


  在北京动物园对面,曾经嘈杂拥挤的服装批发市场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等改造一新的商务办公楼。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功能谋发展,北京主动做“减法”,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报告显示,十年来,北京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心城区累计拆除违法建设超800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6000余公顷,市属高校、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在中心城区以外布局新校区、新院区。


  一核疏解,两翼齐飞,北京城市副中心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机遇。据统计,2023年,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3.6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2.2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千亿量级,节点工程有序建设,副中心站交通枢纽加快施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及三大建筑建成亮相。


  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取得显著成效。报告显示,从新区设立至2023年底,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70亿元,累计开发面积184平方公里,4017栋楼宇拔地而起。央企累计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首批疏解的4家央企总部、4所高校加快建设,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加速推进。


  创新驱动 产业协作


  1月17日,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服务中心启动,同日,10家优质科技企业集体签约落户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从2016年成立起,这里便承担起推动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创新政策叠加优势、打造吸引聚集全球创新资源高地的重要使命。


  津冀重点平台发挥了重要承接作用。2023年,天津吸引京、冀投资额2305.6亿元,占全部引进内资的57.4%,较2017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14年以来,河北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中北京占比近8成,廊坊、石家庄和保定承接北京转入基本单位最多,合计占比超4成。


  三地创新优势持续巩固。据统计,2022年京津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4260.9亿元,是2013年的2.2倍;经费投入强度为4.28%,提高0.85个百分点,持续高于全国,北京贡献突出。


  在2023年7月末工信部发布的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中,京津冀上榜365家,占全国的9.9%,三地分别为243家、59家和63家。


  生态改善 收入增长


  通勤人员乘坐定制快巴从河北廊坊出发,1小时到达北京国贸;北京轨道交通线路正向河北延伸,未来河北三河到通州最快9分钟到达……产业协同、人员往来,需要交通支撑。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


  截至2023年末,京津冀地区高铁总里程达到2576公里,实现对区域内所有地级市的全覆盖。截至2023年11月底,京津冀“定制快巴”已开通6条主线、36条支线,累计开行2.64万班次,客运总量突破100万人次。


  十年来,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不断改善,2023年三地PM2.5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分别为64.2% 、57.3%和64.3%。


  三地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获得感不断增强。据统计,2023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1752元、51271元和32903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名义增速分别为7.2%、6.9%和8%;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7.2%和8.5%,均快于城镇居民。三地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较2013年均有所缩小。(记者 陈雪柠)


  转自:北京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