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边州旅游新玩法打造计划”启动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1-17





  为全面提升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展示延边独特的旅游资源,挖掘延边更多新玩法、新场景、新产品,打造“跟着四季游延边”城市旅游品牌亮点,1月12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启动“‘焕新升级·集聚人气’延边州旅游新玩法打造计划”,以前沿的达人视角、真实的游客体验、专业的专家建议,联手构建消费“新场景”,展示“新形象”,塑造“新IP”,持续推广“美丽中国·鲜到延边”的城市文化品牌,以旅游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跟着旅游达人实地采风,深入挖掘延边旅游新玩法、新体验。发布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旅拍、雾凇岛矿泉水漂流、雪地摩托穿越秘境、梦都美滑雪场畅玩粉雪、吉地温泉泡汤、峡谷浮石林、冰上拉力赛、延吉网红弹幕墙、边境亲子自驾游、峡谷溯溪、防川景区一眼望三国、城市“Coffee Walk”(咖啡漫游)等旅游产品,畅玩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新玩法,从不同视角体验纯粹的延边旅游。


  跟着延边本地的5位不同行业领域的主理人,品味跨境旅游、咖啡文化、滑雪摄影、露营探险、特色美食等延边旅游的新亮点、新要素,倡导全民参与“延边州旅游新玩法打造计划”,分享属于自己的新玩法。


  陈斌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


  围绕“利用特色资源 开发特色文创和旅游商品的路径”进行主题演讲。


  想要旅游市场火爆,就要找准城市的爆点,要突出城市特色和内涵,除了新玩法、新体验,还要有自己的特色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第一,特色产品开发要先定位产业,再开发产品。要准确分析市场客户群体,找准自己的定位,既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更要突出特色文化元素。第二,开发有潜力的特色文创和旅游商品要准确判断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意,再进行专业设计。只有细分到极致,开发到极致,才能看清市场的本质。延吉人参果冻的典型案例,说明很多产品还具有可开发的巨大空间。第三,要利用好“国货潮品”的东风。要重视年轻的“潮”市场,有针对性地发展文创和旅游商品,突出旅游商品的长尾效应,通过文创产品的销量实现文化的传播,持续扩大消费、带动产业、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助力人民实现美好生活。


  厉新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围绕“新需求 新场景 新玩法——延边旅游发展建议”进行主题演讲。


  延边非常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提出文化强州、旅游兴州。对“如何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做出创新示范”这一问题需要更多的思考,要注重“三新”:第一,新需求,关注市场变化。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游客融入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态、活动植入旅游过程,把旅游特色元素转化为产品,让“玩家”来带动大家,以小众带动大众,以创新玩法、沉浸业态激发旧资源的新活力。第二,新场景,激发消费欲望。要用空间思维去打造新的场景,摒弃原来的资源本位的思想,建立起业态本体的观念,将特色资源植入更多的业态和玩法,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要强化场景思维,营造氛围化空间,激发人们消费和体验的欲望,让玩法成为吸引力。第三,新玩法,推动价值变现。要用好新场景来带动新玩法,调动消费情绪。以时间场景、空间场景、人群场景、融合场景打造形成新的玩法,以新玩法带动新传播,用旅游增加流量,推动商业空间的人文化、文化空间的沉浸化、沉浸空间的体验化、体验空间的旅游化,最终推动旅游空间的商业价值变现。


  李雪敏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乡村研究院专委会委员


  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原局长、二级巡视员


  总体感觉延边有四大优势,一是独特的气候和文化资源;二是紧邻长白山,有冬天冰雪、夏季避暑资源;三是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四是边境口岸区位优势。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美食美景随处可见,最近火爆的网红墙、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就是多年耕耘出的硕果。延边需要打造自身品牌,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科学规划设计,从特色产品、营销理念、传播手段和搭建平台方面不断出新。政府层面要通过推出优惠政策,不断激活旅游交易市场,实现旅游企业之间的资源补充、相互赋能、互惠共进。要加强行业的内勾和外联,进一步实现“引客入延”,完善品牌和体系建设,针对不同的场景、人群和消费市场,提炼具有延边区域特色的多元化品牌口号,助推延边文旅发展。


  刘家明


  中国科学院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副主任


  推动延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一要抓文旅品牌体系建设。要以效益为核心,提升人均停留天数、人均旅游消费值、精细化旅游服务、高品质旅游服务、高质量旅游设施及高质量休闲度假环境等指标,实现延边文旅产业高、中、低档协同发展。二要做好大长白山旅游的文章。延吉市要提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战略蓝图,与长白山共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三要做大“冰雪+文化”的冰雪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延边民俗风情文化优势,为游客提供“冰雪+民俗文化”的多场景、新空间旅游产品。四要打造全季节时尚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要继续巩固现有四季休闲旅游基础,拓展野奢、轻奢的度假酒店或精品度假宿集,实现延边旅游的提档升级。五要谋划建立跨境旅游合作区。


  魏长仁


  劲旅集团总裁 劲旅网创始人 升级工场发起人


  延边文旅要持续高质量发展,应该立足既有资源优势,建立内循环。延边旅游最大的两个优势,就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城市休闲旅游及边境旅游资源,应当提早规划边境旅游,结合市场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创新玩法,整合现有产品、玩法,提炼出能够给予游客角色代入感的新鲜体验,让游客更加满意。要构建内容生产创作机制和体系,赋予新场景、新空间、新生活以全新的内容,让游客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和烟火气。要重视用户反馈,发挥创作机制作用,整合创意资源,推动开发新产品。要建立内容宣传分发机制和产品淘汰机制,保持产品的热度。推动文化融合和科技融合,发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建立一个新玩法创作创意平台,实现“颠覆式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提升产品更新频率。


  马牧青


  北京青蓝文旅规划设计院院长


  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总规划师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规委会专家


  延边除了长白山等景区,城乡空间规划也要做好。延边人独特的、地域化的生活方式,值得游客来体验。休闲旅游就是一种生活体验。在这方面,延边做得很不错,延吉的网红墙和水岸市集,风俗、风情、风味都很独特。要突出延边旅游的差异化,正确认识这个“新”字,在旅游产品中融合更多的时尚元素和科技元素,打造不同于以往的旅游体验。继续发挥延边旅游小投入、小项目的前瞻性战略优势,厚积薄发。要持续发挥延边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乡村微旅游目的地。要立足延边现有保障能力,持续放大度假休闲属性,守住人间烟火气,通过南北互换和休闲转换,打造延边旅游特色品牌。


  王学峰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系主任


  第一,政治有态度。延边要抬高站位,强化大局意识,突出边境区位优势,主动作为、主动融入,以旅游来促进经济、文化及更多方面合作,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第二,市场有期待。要做大做强边境旅游和跨境旅游,推动跨境产品常态化,构建边境旅游产品体系,引导延边由出境旅游通道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第三,发展有路径。延边已经具备走红网络的必要元素,网红墙、咖啡店、旅拍、美食等都是具有生活化的场景。要尊重市场的自然成长,遵循内在的发展规律,稳步前行,打造精致、美丽的新延边。


  刘爱利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副教授


  延边夏季避暑休闲和冬季冰雪旅游有非常好的资源支撑和产业基础,要想做大做强,一是要做成延边文旅的两张王牌,起到引流和市场招徕的作用。二是提升游客人均消费支出,做大旅游收入的蛋糕。三是形成全国乃至国际认知度高的旅游品牌。实现路径包括:第一,产品业态和空间格局的优化与嬗变。夏季避暑休闲关键是生活化的旅游做得是否到位,尤其是夜生活旅游场景及业态。冬季冰雪旅游的核心是要强化冰雪与旅游各要素的“冰雪+”,以及与各类民俗及非遗的融合,把旅游消费真正变成文化消费。第二,旅游形象与营销推广方式的嬗变。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自身旅游形象,靠产品、业态、场景、空间的综合营造和建构新形象,要从原先供给引领式的营销推广,更多转移到需求满足和体验实现上来。第三,旅游服务与综合管理体系的嬗变。要把“讨好型”的游客服务模式转变成“以标准化服务为基础,以人性化服务为特色,以制度化体系为保障”的长效型服务。同时,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游客友好型、居民宜居型、主客共建共享共生共荣的新型旅游城市,为做大做强夏季避暑休闲和冬季冰雪旅游提供模式创新和制度保障。


  魏云


  北京城乡创新发展博士研究会会长


  延边要利用多元文化,促进文旅产业的提质升级。要建立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IP赋能新玩法,通过互联网产品获得流量、锁定客户、吸引客户。迎合市场需求,打造出更多融合了民俗文化、边境文化的产品,开发出更多的免费产品来拓展市场。要把延边的美食文化、咖啡文化进一步打造成为网红IP,迎合草根经济的需求。要把握互联网服务经济属性,不断迭代,通过多元文化,打造社会协作、众包共享的服务体系,建设村级融合的乡村,全方位展现延边形象。


  丁旭冬


  美团政企合作中心总监 美团文旅研究院研究员


  延边是一个具备独特资源和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东北地域特色的冰雪季节都赋予了延边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形成多维“旅游+”产品,构建“旅游+”产业格局,以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加强产品服务能力的保障。对于夜经济发展,应当对地域、资源、美食、民俗文化等与一线城市明显差异化的文旅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满足游客对目的地的体验提升需求,形成有效互动并引发自传播,达到促进流量宣传的效果。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