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税惠赋能民营企业“轻装前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1-03





  2023年,南京税务部门紧扣民营经济主体所需所盼,推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8条举措,在落实税费政策、优化办税服务、维护企业权益、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税惠助推创新升级


  “作为一家民营科技企业,我们从输变电工程设计开始不断摸索、蹚水过河,税务部门的帮助贯穿企业发展的每个重要节点。”近日,南京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青年税收宣讲团走进南京大全电气有限公司,针对企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理解和适用上还存在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这让企业财务人员张颖非常感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支撑。2023年3月,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更好支持科技创新,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对此,张颖深有感触,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不仅仅表现在让企业有信心投入生产,更让企业有底气开展产品研发。“对我们科技型企业来说,每减一分钱的税都是真金白银。”张颖说道。据悉,2023年,企业投入11399万元资金用于研发,相较于2022年7253万元的研发费用增长了36.4%,享受加计扣除的比例100%,预计减免企业所得税1770万元。目前,南京大全电气有限公司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环节,用好政策支持,加大产品的研发投入,取得了不错成果。


  为帮助民营科技企业及时享受各类税费优惠,南京税务部门制定“一企一档一策”涉税服务,完善企业诉求响应机制,以“服务快享、政策直达、税智支撑”的方式开展线下辅导,全方位为企业减负担、解难题、强信心、焕活力,让越来越多的民营科技企业破土而出、茁壮生长。


  调研问需“小微”发展“大有可为”


  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微细胞”,也是民生保障的“生命线”。通过纳税人视角查找问题,寻找纳税人缴费人“需求侧”和税务部门“供给侧”最佳结合点,以促进税费服务的提质增效是开展座谈会的应有之义。在南京市建邺区税务局近期举行的“精准服务优化环境”小微企业专题座谈会上,在场53名纳税人代表与税务干部围绕日常申报、数电票上线后开票问题开展交流讨论,集合形成5点优化建议,为提升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提供了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民意智库”。


  会后,建邺区局第一时间建立税企服务直联群,主动响应涉税问题,畅通协同机制。“申报增值税过程中提示异常凭证转出申报数据与实际不符,如何解决?”12:28的提问,“政在身边”助企服务队的青年干部12:40就给予了详细解答。在囊括百余户小微企业的涉税服务直联群中,类似这样的快速响应每天都在发生。通过税企服务直联群,企业的涉税诉求得到即时接收、即时回复,做到“有需必应、有问必答”。“遇到问题的时候,在群里问一下就解决了,省力省心,效率还高。”在线办完业务后,小微企业主在群聊里向税务干部表示感谢。


  从“窗口”到“屏前”,信息数据在“云端”实现交汇,智慧办税缴费服务圈不断拓展,一系列业务的办理打破时空界限。据悉,南京税务部门梳理整合纳税人缴费人高频事项清单,通过内部信息交互、外部服务下沉,谋实拓展“一个窗口、一个环节、现场办结”的“零次跑”协调机制,优化税费服务新生态。此外,同步依托数字员工、“办问协同”等智慧办税新模式,使数据“多跑路”,纳税人“少跑路”,更多维度、更深层次、更立体化地推动税收营商环境“大提升”。


  护航出海拓市“乘风破浪”


  对外贸易是南京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出口退税是稳外贸的重要手段。南京税务部门从退税加速办、服务精细化、管理精准化,全面优化提升出口退税服务管理质效,激发出口企业市场活力。


  近年来,江苏奥斯汀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坚持科技创新、重视产品开发,其生产的液晶模组、液晶显示器远销泰国等地,目前公司已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上市。


  企业车间里,多条自动生产线正在源源不断生产。“2023年以来,我们共办理出口退税368.63万元,税惠及时到账缓解了公司资金的周转压力,让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生产经营。未来,我们将坚持创新发展战略、深耕新兴市场。”企业财务负责人谢巧云高兴地说。


  为助力外贸企业走好走稳发展创新之路,南京市栖霞区税务局组建“税费政策专家团队”,整合政策咨询、风险审核、业务研究等职能,为出口企业定制专项风险提醒函,专家团队全程跟踪企业从审核、核准、开票到成功享受出口退(免)税,及时供应企业成长中所需的“红利雨露”。


  退税速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获得感。据了解,南京税务部门全面推广非接触、无纸化等高度便利化的服务举措,出口退税全业务全流程网上办,进一步压缩退税办理时间。南京市正常出口退(免)税业务平均办理时间为3个工作日,退税计划执行率达100%,业务办理时限零超期。(宁穗)


  转自:经济参考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