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三大压力 吉林氯碱企业艰难前行


时间:2014-11-18





  “产能过剩一直是制约氯碱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最大障碍。虽然扩张速度有所放缓,但产能稳中有增的趋势仍在延续,很多装置不得不采取限产和停产等措施,规避市场风险。”11月5日,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于厂长说。

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氯碱行业的产能扩张仍在继续。其中,国内烧碱新增产能71万吨,退出产能9万吨,总产能达到3912万吨;PVC新增产能16万吨,退出产能6万吨。产能过剩的直接后果是产品价格不断走低,包括吉林省在内的氯碱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摆脱产能过剩阴影,消除环保压力,实现差异化发展,成为摆在吉林氯碱企业面前的最大难题。

缺乏优势负重前行

于厂长说,氯碱的产业链既宽又长,产品链由盐、煤、电一直延伸到精细化工产品,跨越化工、轻工、纺织、冶金、医药、食品等行业。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受到影响,氯碱行业经受着严峻考验。产能过剩和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导致氯碱行业经营压力加大,企业综合盈利水平明显下滑。

“随着山东省以及中西部地区氯碱工业的迅速崛起,改变了氯碱工业传统的东西部分布格局,特别是电石法PVC在西部具有明显优势。吉林等地区企业的生产面临着成本高、利润低的困境。”于厂长说,山东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港口和下游产业,具备推动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拉动了氯碱的发展。西部新疆等地区发展氯碱化工产业同样优势明显,丰富的煤炭、石灰、原盐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开发潜力很大,能够为氯碱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能源支持。加之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优势,加大了企业对西部投资的信心,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新疆青松建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圣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都将氯碱项目定在了新疆。

“吉林省在海盐、矿盐以及煤炭等领域均不具备优势,这无疑增加了氯碱企业的运行成本,因此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都不能与上述地区的企业相比。而作为基础的无机化工原料,吉林省又需要氯碱企业。虽然原料上不占优势,但省内的消化也省去了物流等环节费用,仅此一项每吨产品就可省下数百元。因此吉林省氯碱企业既有存在的必要,也有发展空间。”吉林方顺化工有限公司方经理说。

环保压力与日俱增

传统电石法工艺所面临的污染治理难度大等环保压力,也促使吉林氯碱企业必须尽快转型,按照政策基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转身。

“现在环保压力是氯碱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本身企业效益就比较差,环保投入还要加大,企业的压力确实不小。”一位氯碱企业负责人表示。

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是吉林省最大的氯碱企业,在淘汰落后的隔膜法烧碱生产线同时,建设100万吨/年水泥项目,首次实现电石渣替代石灰石填加量达60%,每年可消化50.4万吨电石渣和9万吨粉煤灰,既节约了资源,每年还可创造5000万元的利润。

“我们还投资1100万元建设PVC母液回收项目,实现年回收纯水1100万吨,PVC母液水达到零排放。”于厂长说,此外,公司加快废水回收利用步伐,氨氮治理和排水改道项目获当地环保专项资金20万元支持。

吉林石化也加快氯碱系统技术改造步伐。该公司氯碱系统建成投产于上世纪60年代,电解装置采用隔膜法电解工艺,工艺落后、设备老化、能耗高、污染大;烧碱装置采用蒸发工艺,浓缩电解液获得不同浓度的液碱产品,技术落后,能耗较高。

“公司投资5650万元,将原有隔膜法工艺淘汰,利用先进离子膜工艺技术将电解、烧碱两个工序合二为一,省去了隔膜法工艺浓缩电解液获得液碱的环节,大大降低了蒸汽消耗,降低能耗。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试车阶段,投产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该公司科技与规划发展处副处长张德胜说。

“面对国家标准、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快速提升,吉林氯碱企业只有不断改进技术,增加环保投入,才能适应氯碱产业的发展。”张德胜说。

差异发展任重道远

为了摆脱产能过剩的阴影,吉林氯碱企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平昊华在发展氯碱下游产品时,选择生产PVC树脂、盐酸、液氯、次氯酸钠、溶解乙炔等产品。“不过,相比东岳集团、德州实华等大企业,吉林省氯碱下游发展相对缓慢,高端产品发展不足,低端、普通产品多,对上游拉动作用不明显,特色产业链尚未形成。”方经理说。

“氯碱企业在延长产业链条过程中,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推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寻找与众不同的市场,才能出奇制胜。”方经理说,耗氯、耗氢产品成为很多氯碱企业考虑的项目。但由于产品雷同,特色产品、特色项目匮乏,新上项目只能跟其他企业挤独木桥。随着近几年氯碱规模的不断扩张,下游产品有机硅、甲烷氯化物、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等大宗耗氯产品也严重过剩,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一家有机硅企业负责人夏明军也表示,现在有机硅单体的利润是比较微薄的,有的企业甚至不盈利。而今年,生产上游金属硅的价格升高,更压缩了有机硅单体的利润空间,企业生存状况堪忧。

方经理认为,在项目选择上,氯碱企业要慎重,项目要符合国家政策的规模限制,具有合理能耗指标,还要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在原料路线、生产工艺等方面要认真选择先进的技术,具备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

于厂长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说:“新一轮的竞争格局下,只有3类氯碱企业可以生存:一是资源垄断;二是技术垄断;三是综合成本最低。身在吉林的氯碱企业与其他同行相比没有优势可言,应对的举措就是提质增效,深化整合,加快建立区域产业协作机制步伐,按照当地生产的客观要求,做好分工与合作,实现多赢;要加快自主创新,研究开发PVC专用树脂,高附加值耗氯、耗碱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上下游行业共同发展。”

来源:中国化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