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工新材料企业短板亟待补齐


时间:2014-12-04





  “化工新材料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先导和重要组成,也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保障。为此,吉林省十分重视化工新材料发展,在碳纤维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也暴露出很多不足,迫切需要补齐短板,推动企业快速发展。”11月15日,吉林道特科化工科技公司副总经理迟宝淳对笔者说。吉林省化工新材料企业都遭遇了哪些发展瓶颈?今后的出路在哪里?

关键技术待突破

迟宝淳说,近年吉林省在发展化工新材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总体上说,不少企业的创新能力依然较弱,很多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尚未突破,成套装备、关键零部件和辅料研发落后,大多依靠进口。

碳纤维作为化工新材料的代表产品之一,吉林省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但依然存在短板。碳纤维应用领域涉及到国防、军工等,日本、美国等长期以来对高性能特种原丝制备技术高度保密,不转让技术,也不出售产品,所以我国成套引进技术几乎没有可能。而国内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实现突破,造成吉林省碳纤维产品分布不均衡,低端多高端少。

吉林石化碳纤维专家蔡晓平说,目前碳纤维表面处理以及原料质量不过关,导致原丝和由原丝生产的碳纤维存在强度低,均匀性、稳定性差,伸长率变异系数大,毛丝多,分纤性差等问题,很难生产匀质预浸布;制备设备不过关,在碳纤维生产中氧化、炭化、石墨化等工序的设备满足不了工艺对温度、换热等方面的要求,导致碳纤维拉伸强度等性能达不到要求。而日本、美国等国在化工装备、材料上具有雄厚实力,制备技术相当成熟。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原丝装置负责人安继东的认同。安继东说,在碳纤维原丝关键制备、上浆剂等辅助材料及纺丝技术等方面国内产品仍受制于进口,国内生产预浸布及碳纤维制品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还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巩固和扩大吉林省在这方面的优势。

据了解,目前吉林正在打造碳纤维公共应用研发服务平台。平台由吉林经开区与几大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打造,围绕碳纤维在新能源、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应用重点打造5条碳纤维制品工程示范线,开展采用国产碳纤维进行小试及中试研发工作,同时实现碳纤维产品在本地区的检测,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最新融合。

上下游对接待提高

除了创新能力不足,产品上下游配置不匹配也是制约吉林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下游高附加值、高端产品少,对上游拉动不足,难以形成联动发展模式。很多企业以单点形式发展,生产和应用脱节,产业链短,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迟宝淳说。

以聚氨酯为例,吉林省很多企业都以低端产品为主,在高附加值高性能聚氨酯弹性体、汽车及高速列车等采用高性能聚氨酯表面材料、水性聚氨酯树脂及绿色聚氨酯发泡剂等方面的产品几乎空白。

为了加强与下游对接,吉林聚源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年产40万吨聚醚项目,生产软泡系列、硬泡系列、高回弹系列、弹性体系列聚醚产品,届时将对推动上下游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还将组建聚氨酯研发中心,对提高产品质量、开发聚醚新品种及产品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项目负责人说。

长春大力纳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发展壮大纳米碳酸钙项目,带动吉林省汽车、石化两大支柱产业加速融合。据该公司董事长刘士祥介绍,汽车、石化是吉林省的支柱产业,企业利用吉林石化的基础化工原料,延长汽车用橡塑零部件、汽车化工专用料产业链,给一汽集团配套。目前,企业通过积极攻关,已成功掌握了生产汽车橡塑件和汽车专用化学品的核心技术。

造血功能待激活

“化工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开发难度大、风险高,市场开发成本高,单靠企业自身投入困难更大、风险更高,需要建立起较完善的技术开发和风险投资机制。但目前金融领域对产业投放渠道较少,许多化工新材料企业由于规模小,融资较为困难,导致造血功能差,对行业发展不利。”龙山有机硅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宝安说。

张宝安建议,政府对化工新材料发展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于在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和产品研发,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给予奖励,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可以通过贷款贴息、财政奖励和保险补偿等方式,对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上下游产品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领域新材料产品生产和应用项目,给予资金奖励;支持鼓励公共设施建设积极采用新材料产品,并给予适当的资金奖励。

一家新型保温材料企业的负责人说:“前一段时间,我们企业想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并投资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项目。由于资金不到位,项目被搁置,错过发展机会。”他建议,有关部门要提高对新材料生产企业授信额度,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新材料生产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特别是对国家和省重大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积极给予信贷资金支持;政府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投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及股权质押融资,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总之,要通过多举措,在有机高分子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领域,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成果转化,加强产业融合,形成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出应有的贡献。”蔡晓平表示。

来源:中国化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