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产业怎么干?近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农业农村厅、能源局,陆续发布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区块链与量子信息等20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于产业集群培育的总路线图早已绘制。今年5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在省政府官网发布,提出打造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意见》与最新的20个行动计划也被称为“1+20”战略性产业集群政策。
“双十”产业集群是实现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出席会议并讲话,会后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广东“制造业十九条”。广东“制造业十九条”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广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吹响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今年11月17日,深圳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制造业十九条”及战略性产业政策专题电视电话会议,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出席。会议强调,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要统一思想,同心戮力推动发展。
“制造业十九条”启动实施“六大工程”
广东“制造业十九条”以目标为牵引、问题为导向,启动实施“六大工程”。
实施“强核工程”。重点以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为突破口,推动广东制造从根本上强起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实施“立柱工程”。重点谋划一批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百亿级、千亿级、万亿级梯次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实施“强链工程”。重点要建立完善产业链工作联动协调机制。着力强化重点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在强链控链中推动产业链向高级高端跃升。
实施“优化布局工程”。重点是优化广东制造在“一核一带一区”合理科学布局,实现先进产业集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相得益彰、耦合融合发展。发挥广州、深圳“双核驱动”带动作用,把沿海经济带两翼打造成为制造业新的增长极,着力提升珠三角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地位。
实施“品质工程”。重点构建广东先进标准体系,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着力培育一批区域品牌和世界一流制造业品牌。
实施“培土工程”。重点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厚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土壤。
“1+20”政策 强调“稳”与“进”
世界产业发展实践表明,产业集群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形态,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此次“1+20”战略性产业集群政策文件发布,是作为“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指导我省战略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文件中强调了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稳”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
文件提出,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立足于“稳”,选择产值5000亿元以上、具有坚实发展基础和增长趋势、对全省经济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有关产业集群作为“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
文件提出着眼于“进”,选择产业辨识度高、切口小(产值在2000亿元以内),有高成长性,强化未来发展产业方向的有关产业集群作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0个行动计划”聚焦关键领域
“20个行动计划”是产业特色鲜明的具体工作指南,强化更具操作性的指导作用。每份行动计划的格式编制统一,均包括产业总体情况、工作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5个部分。
比如,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性投入不足、部分领域处于产品价值链中低端、产业链协同联动发展不足等突出问题,围绕建设成为全球新一代通信设备、新型网络、手机及新型智能终端、半导体元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聚集区的目标,落实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发展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群、构建科技创新型平台、推动建立完善产业生态、提升国际化合作水平等六大重点任务,推进稳链强链补链、新基建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硬件、半导体元器件、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等六大重点工程,增强组织协调领导、政策支持力度、人才队伍支撑、国际交流合作等四大保障措施。
转自:深圳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