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加坡广州知识城(以下简称“知识城”)下一个15年的建设有了明确路线图!10月28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知识城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着力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到2022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超40%
作为中新两国共同打造的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和国际化知识创新平台,知识城已到了开发建设的第10个年头。
《规划》提出,对标国际标准,聚焦模式创新,突出价值创造,把知识城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成为中新合作的新典范、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全方位开放的新平台、知识型创新的新标杆。
具体而言,到2022年,国家知识中心建设初见成效,交通网络便捷高效,智能化基础设施系统完备,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知识密集型产业比较发达,国际创新领军人才比较富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营商环境全国领先。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00件,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5%,数字经济占比达40%以上,知识城在全球知名度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到2035年,知识城建设取得全面成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领军人才高度聚集,知识密集型经济高度发达,高质量创新活动高度活跃,相关领域自主研发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知识科技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全球典范。营商环境位居国际前列,宜居宜业新城全面建成,知识城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设立亚洲金融创新研究院
打造知识产权高地是知识城建设的重中之重。《规划》支持新加坡专利代理等服务机构试点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支持新加坡金融机构在知识城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打造“国际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中心”,进一步放开双边跨境知识产权服务领域。
构建知识密集型产业体系是知识城建设的一大目标。《规划》提出,规划建设知识城金融云谷,设立亚洲金融创新研究院,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服务业态集群,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推进科技与金融良性互动,成为国际化金融创新资源聚集地。
同时,研究探索在知识城内设立中新(中国—新加坡)保险公司,增强保险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发展的能力。按照“成熟一家、设立一家”原则,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发起设立民营银行。
在保障措施上,《规划》还特别提出,支持知识城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下放有关国家和省级审批权限和管理权限,支持知识城在知识创造、科技创新、引才用才、知识产权等方面出台专项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重点在要素配置市场化、产权保护、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突破性探索。
创建大湾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规划》提出,运用量子计算、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及前沿技术,建设具备更加高效稳定的海量数据存储、备份、运行及处理能力的国家级超大型IDC数据中心,探讨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在人才培养领域,知识城将引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知识产权学院等教育资源,加强与新加坡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教育合作,探讨按照对等互惠原则商签两国大学生实习交流项目协议,便利更多新加坡大学生到知识城创新创业。此外,知识城还将探索与新加坡共建知识产权学院,培养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在教育、医疗、生物医药等领域,知识城也将与港澳进行进一步合作。比如,推动港澳教育、规划、法律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在知识城便利执业,允许产学研复合型人才多岗位兼职,推动人才互通共享。在知识城建设项目中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引入香港建设专业机构及人才提供服务。
知识城还将会同香港、澳门,携手新加坡,支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开展绿地投资、实施跨国兼并收购,带动装备、服务、技术、标准“走出去”。
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方面,《规划》提出,共同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鼓励社会资本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按照市场化、商业化原则为竞争性产业领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打造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合作平台。(记者昌道励、吴雨伦)
转自: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