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李胜美    时间:2020-08-25





南方网讯 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的交通体系正在快速铺建,湛江巴斯夫、惠州埃克森·美孚等一批引领性、标志性重大产业项目在沿海经济带接连落地,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纳入国家第三批试点……随着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向纵深推进,广东经济地理格局正在迎来深刻重构。

  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2018年6月,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大部署,突破行政区划局限,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成为我省新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总抓手。

  两年来,广东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珠三角核心区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不断增强;东西两翼增长极逐步壮大,沿海经济带成为新时代广东发展主战场;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生态屏障“家底”更厚更实。

  在各自跑道上“赛龙夺锦”,“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渐次成形,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

  今天,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在广州召开,对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作进一步部署,将为我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吹响新号角、注入新动力。

  新布局

  高位推动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体制

  新的发展理念指引新的区域发展思路。面对广东区域发展不协调这一突出短板,省委从全省发展全局的高度,改变传统按地理方位简单划分珠三角与粤东西北,转变靠珠三角产业溢出带动粤东粤西粤北梯次发展的固有思路,提出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

  2018年底,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明确“一核一带一区”施工图,标志着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两年来,广东坚持高位推动,构建起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省委、省政府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加以推动。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这一重大部署进行优化完善提升,此后专门召开推进会作出全面部署,并先后在省委十二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以及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对进一步推动完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作出部署安排。省政府相继召开粤北、粤东、粤西、珠三角、广州、深圳六场片区现场会,推动新的功能区战略落到实处。

  在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领导小组和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广东整合成立省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研究解决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

  两年来,广东坚持“量体裁衣”,搭建起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体系。

  不再简单考核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广东探索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广东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创新采用分类考核办法,根据“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将全省分为三个区域设置指标,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推动各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着眼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广东加快建立与区域发展新格局相配套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省财政探索实行生态转移支付,2019年,安排北部生态发展区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和生态保护区财政补偿转移支付资金共248亿元,在上年度增长30%的基础上,再增长15%,不断夯实支持打造生态屏障的财力基础。

  近日,广东印发方案,明确对粤东西北地市辖区内设计时速350公里跨市高铁重点项目资本金由省级财政全额承担,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进一步减轻欠发达地区市县负担。

  新路径

  精细施工集聚区域发展新动能

  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在新的发展战略指引下,广东抓住关键重点环节精细施工,正在蹚出一条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强势牵引“一核一带一区”。

  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广东统筹推进、一体实施两大战略,以“一核一带一区”全面对接大湾区、融入大湾区。

  不久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批复,计划总投资4741亿元、实施总里程达775公里的新蓝图,将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省内地市2小时通达的交通圈。

  两年来,“轨道上的大湾区”构筑起融湾发展大动脉,加速引领珠三角对接港澳加快优化发展步伐,沿海经济带与大湾区高水平互动发展,北部生态发展区接入湾区大市场。

  ——创新加快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动力源。

  以创新为战略支撑,广东最大限度释放各功能区发展动能。

  科研“国之重器”纷纷落子广东。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行、中科院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在惠州动工、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有序推进,一批重大创新载体正在珠三角拔地而起,夯实基础研究,酝酿广东蓄势待发的新动力源。

  两年来,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深圳河套等一系列创新“支点”,正串起珠三角“创新项链”,随着汕头、湛江等各地省级实验室挂牌运营,广东加速形成更广泛的合作创新热潮。

  ——区域协作优化完善“一核一带一区”动力传导机制。

  以区域产业共建和对口帮扶为抓手,广东推动形成以珠三角核心区为主动力源、沿海经济带为主动力轴,辐射带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动力传导机制。

  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产业园揭牌、重大项目集中动工签约、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最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动作频频,显示广清一体化已摁下“快进键”。

  两年来,以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为代表的新型协作机制,成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典范。正在酝酿出台的新一轮对口帮扶政策,推动发展动力在传导中放大,在放大中不断强化协调发展。

  ——交通先导引领“一核一带一区”功能布局。

  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广东在促进均衡通达基础上差异化布局交通基础设施。

  6月6日,江门台山的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打下第一根钢管桩,这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广东又一跨海通道工程,将改变粤西沿海与湾区核心通道单一的现状。

  两年来,广汕、汕汕高铁加快建设,广湛高铁动工建设,珠三角通往粤东粤西沿海双通道加快畅通。在今年6月印发的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年)中,我省计划新增高速公路47条约2185公里,贯通全省的交通主骨架日益清晰明朗。

  ——城市群崛起支撑“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

  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广东蓄力增强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以空间格局的优化支撑区域发展的协调。

  近日,广东提出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在打破行政边界、构筑跨区域联动协调机制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两年来,广深强化双核驱动、双城联动,不断放大辐射效应;广州、深圳与湛江、汕头探索深度协作,推动形成“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湛茂阳召开首次联席会议,协同推进沿海经济带西翼高质量发展,各功能区中心城市不断提升发展能级,新增长极正加速形成。

  新气象

  差异化发展催生区域发展新局面

  依托各功能区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两年来,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在各自赛道上竞跑,推动广东形成各具特色、协同共进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气象。

  在珠三角核心区,通过推动深度一体化,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吸聚创新资源和高端产业资源,高水平要素资源加快聚集,全省发展主引擎效能不断放大。

  为破解日益凸显的资源配置碎片化问题,顺德全力向村级工业园发起全面总攻,启动改造138个园区312个项目,累计完成土地整理3.7万亩、复垦复绿3931亩,为培育制造业新动能释放资源、腾出空间。

  “腾笼换鸟”马不停蹄,全省打响珠三角核心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今年将全面摸清土地利用底数并实现动态监测,实施改造面积不少于1.2万亩。

  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上市,总投资超过4000万美元渣打银行大湾区中心落户广州……加速向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流动的资本用脚投票,释放强烈信号,筑起珠三角创新驱动之“笼”,壮大创新发展之“鸟”。

  在沿海经济带,通过发展高水平临海产业,全省经济发展主战场激战正酣,全省经济新增长极动能澎湃。

  风电产业巨头云集南海之滨。2019年11月,揭阳GE海上风电机组总装基地开工,阳江全力推进海上风电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汕尾加快打造海上风电集群,广东30个近海浅水区海上风电项目全部核准。

  在西翼,一批钢铁、石化、风电装备、核电等重大项目“落地成根”,推动粤西沿海重工业带成势起飞;在东翼,粤东LNG、中石油炼化一体化、惠来临港产业园海上风电等项目逐步铺开,推动粤东临港特色工业集群连绵成串。

  依托大项目、大园区,广东构建起世界级沿海产业带,形成点上成聚、串珠成链扩张态势,建起产业发展之“笼”,培育实体经济之“鸟”。

  在北部生态发展区,以高水平保护引领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更实更稳,全省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筑实。

  共抓生态环境大保护,粤北全力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确保高质量生态供给。

  共建大农场大花园,粤北有效对接湾区大市场,韶关、梅州、河源、云浮、清远49家企业(基地)被列入第一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水缸子成色更足。

  共谋发展绿色低碳工业,位于韶关的华韶数据谷项目,将在5年内建成拥有5万个机柜的绿色数据中心,成为粤北力促产业生态化的生动注脚。

  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到追求“一张生态蓝图管到底”,从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从果断淘汰“三高”产业到出台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粤北构建起生态安全屏障,扩展绿色生态空间,不断加固生态保护之“笼”,引入绿色发展之“鸟”。

  南方日报记者 骆骁骅


  转自:南方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村里来了服务队 ——记枣庄市乡村振兴服务二队 村里来了服务队 ——记枣庄市乡村振兴服务二队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