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广东省纪念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近日在汕尾举行。到目前为止,广东已连续2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3年实现耕地净增加,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本次主题宣传活动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和汕尾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聚焦集约高效用地、严格保护耕地,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共同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走近耕地保护先进集体、个人,对话基层田长代表,实地踏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现场。
近年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全面推行田长制,组织编制出台省级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大规模实施垦造水田45万亩,连续2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3年实现耕地净增加,每年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以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着全国8.9%的人口和10.9%的经济总量,有力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有力保障了全省高质量发展。
会上表示,广东省将以此次宣传活动为契机,共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合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构建良田成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应有贡献。
对话田长:要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
近年来,广东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构建省、市、县、镇、村、村小组“5+1”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机制,搭建全省统一的耕地保护“田长制”信息监管平台,层层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推动耕地保护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实现从静态的被动保护向动态的主动监管的转变。
现场举行了“护良田,筑‘耕’基”耕地保护先进集体代表故事分享会,邀请了“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田长”三位代表上台分享工作经验。
丘仲平是一名来自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新丰村的一名村级田长,至今巡田里程已突破300公里。祖祖辈辈都和田地打交道的他对田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现场分享了自己在巡田中遇到的小插曲和“高科技”巡田的秘诀,并自豪地表示:“做田长,就是要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我们一定可以更好地端牢自己的饭碗。”
活动还举行了耕地保护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仪式,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等39个单位被授予“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黄振健、叶亦珊、柯迪等79名个人被授予“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近年来,广东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上持续多点发力,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耕地集中连片整治、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等方面实现了由良转好、由好转优的多项转变。广东省通过集中连片整治耕地,稳妥推进恢复和补充耕地,从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耕地净增加,累计净流入超过24万亩,实现全省耕地从连续多年净流出向净流入的转变。
汕尾市1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集中开工
活动当天,汕尾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汕尾市海丰县可塘镇潭围村启动。汕尾市1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集中开工,包括农用地整理项目5个,建设用地整理项目3个,产业导入项目2个。项目搭建起了政府、企业、村户多方共赢的合作平台,计划投资额超40亿元。
据了解,为纵深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汕尾市坚持陆海统筹,遵循系统化整治理念,构建“市级统筹一县级谋划一镇级实施”的整治工作体系,通过全市域整县(区)推进,实现镇域之间空间要素腾挪。同时,汕尾通过创新“政府主导+国企承担+金融支持+专业种植”模式引导多方主体参与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加快构建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
为实现“小田变大田”“旧貌换新颜”,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全省目前已累计开展农用地整理43.5万亩、建设用地整理45.02万亩、生态修复38.9万亩。今年,广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正式进入扩面提质的关键阶段。以“项目为王”的理念,在42个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组织编制实施方案,积极谋划、储备、申报、实施一批新项目、好项目,推动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截至目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已收到全省各地新申报项目123个,计划总投资4355亿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积厚成势的特征越发明显。县镇村高质量发展“蓝图”将一步步转化为“富县强镇兴村”的实景图。(罗诗岚 周可 李璐)
转自:经济参考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