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2023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35673.16亿元,同比增长4.8%,成为了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经济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
13.57万亿元,这是怎样的概念?在2023年我国超126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中,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到10.8%。这一沉甸甸的分量,对全国经济稳中向好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2024年,广东省将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5%。同时,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责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经济大市要真正挑起大梁,其他各市要比学赶超、奋发有为,共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再造一个新广东”作出应有的贡献。
实体经济是广东经济的脊梁。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不断壮大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动能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自然成为广东省与会代表委员发言中的“高频词”。
与会代表委员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也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广东省人大代表、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姚志强认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科技等产业,代表着当下和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可显著提升区域乃至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新兴产业通常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带动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同时,新兴产业也会催生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尤其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服务运营等领域,有助于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并吸引高技能人才集聚。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华夏职业学院董事长、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校长欧阳少林则注意到,当前,广东省正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储能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海洋工程装备、农业机械、食品工业等,这为广东构建领先的新质生产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应推动粤港澳三地科创协同发展,加快创新要素便捷流动,携手催化“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科协兼职副主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伍楷舜表示,大湾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在产业中的应用和转化,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澳门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彼此加强交流、共享资源,助力加快科技成果在大湾区的转化和应用。
转自:中国发展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