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至12月1日,2023年广东器官捐献与移植大会暨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九次器官移植学学术会议在广州举行。省内外多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共同展示科研前沿成果,分享临床经验。
记者从会上获悉,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首位,多位专家表示未来将锚定世界器官科学前沿阵地,加强技术创新,推进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可持续发展。
广东拥有7家OPO和21家移植医院
2006年发布的《广州宣言》掀开了中国器官移植改革的序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超过654万人,实现捐献例数49200多例,捐献器官15万多个。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表示,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器官捐献和移植的第二大国,其中广东省的器官捐献数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4,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
广东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主任委员何晓顺介绍,广东省已建立较为成熟和规范的器官捐献与移植技术体系,目前拥有7家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和21家移植医院。
他表示,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代表,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器官捐献协调员,发明了无缺血器官移植等创新引领技术,儿童肾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心脏移植、肺脏移植以及心肺联合移植等也处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用“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来形容中国器官捐献移植改革的艰难历程。他坦言,虽然中国器官移植与捐献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器官捐献率较国际先进水平有着较大差距。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王伟林提到,由于供体严重不足,我国平均四十名肝移植患者,才只有一名能获得移植的机会。
因此,黄洁夫认为,器官移植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应以器官自愿捐献为导向,希望未来能将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PMP)从目前的2左右提高至10,以缓解器官短缺的问题,拯救更多生命。
器官移植从“冷移植”到“热移植”
移植生存率有赖于精湛的移植技术和先进的移植理念。
为解决传统器官移植手术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何晓顺带领团队研发出全球首台多器官维护系统Life-X100,能长时间维持离体器官的功能与活力。
Life-X100开创了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使器官移植从“冷移植”进入“热移植”时代,从而显著减少移植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基于离体器官体外养护技术平台,何晓顺提出了“器官医学”理念,在器官层面上精准开展医学治疗及研究。
何晓顺介绍,“器官医学”理念应用于多领域,如活器官教学、隔离治疗、无缺血移植技术、离体器官功能研究平台、疾病器官药筛平台、器官支持、器官抢救、器官捐献等。
以活器官教学为例。何晓顺团队研发了“活器官腔镜培训系统”。他解释道,以往的腔镜教学多使用塑料模型或者虚拟现实(VR)教学机,学生的体验感不佳。如今,可以利用新研发的系统将屠宰场的猪内脏离体养活,用于腹腔镜培训,大大提升了培训效果。
除了用于教学,更重要的是应用于治疗。何晓顺曾接诊过一名右肝肿瘤患者,通过器官隔离治疗技术只对右肝进行化疗,使肿瘤化疗疗效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未来可以更精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肿瘤治疗、细胞治疗等,解决一个器官患病,所有的器官都要接受治疗问题。”
何晓顺表示,随着《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条例》的实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将垒起更坚实的政治保障与法律基础。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未来与更多的同行合作,加快推动以器官为单位的医学研究和治疗研究。
转自:南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