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正在谋划一盘更大的棋局。
随着日前一则招标公告公布,广深第二高铁站点规划浮出水面。据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第二高铁东莞中心站城市设计、交通规划和城市更新统筹招标公告》显示,广深第二高铁途经广州、东莞、深圳3市。
与现今运行广深港高铁不同,这条高铁将联通广州、东莞、深圳中心城区,5大站点也首度曝光,分别为广州北站—白云机场—鱼珠站—东莞南城蛤地—深圳机场站(最终以官方发布为准),项目预计2029年建成。该高铁还将衔接深圳北站至香港,未来可望接上港深西部铁路项目,连通香港交椅洲人工岛乃至香港机场。
全球罕见的一幕将出现:三座两万亿级城市和一座万亿级城市中心城区,将以时速350公里/小时的高铁贯通。届时,比肩广佛粤港澳大湾区同城生活,或将在穗莞深港上演,大湾区经济地理也将为之一变。
为何建“第二高铁”?先了解这里经济密度
要认识广深第二高铁,可先从大湾区经济地理了解开始。我们先从城市面积、GDP产值、常住人口等指标,认识穗莞深港4座城市。
其中,广州面积7434.4平方公里,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省会,2022年GDP28839.00亿元,常住人口1873.4万人;
东莞面积2460.1平方公里,中国外贸城市三强,被誉为“世界工厂”“手机之都”。2022年GDP11200.32亿元,常住人口1043.70万人;
深圳面积1997.47平方公里,承担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任,中国科技创新之城,2022年GDP32387.68亿元,常住人口1766.18万人;
香港面积1113.76平方公里,全球一线城市,金融实力比肩纽约、伦敦,2022年GDP约24280亿元,常住人口719.72万人……
将4座城市看成一个整体,地均产出7.4亿元/平方公里,超过北京和上海。
如何理解这片地区经济密度?打一个比方,在不到北京面积大小的这13005平方公里土地,容纳了广州、深圳两座超大城市,香港1座世界一线城市以及东莞一座准“超大城市”。
新规划的这条广深第二高铁,就躺在这条中国地均产值最高的城市带上。
目前,广深两座超大城市,共开通含1条高铁和2条城际铁路线路,分别为由深圳北站至广州南站广深港高铁,最快通勤时间29分钟;由深圳站至广州东站广深铁路,最快通勤时间64分钟;由深圳机场站至广州东站穗莞深城际,最快通勤时间103分钟。
或许有人会问,已有3条铁路互通,为何还要建广深第二高铁?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如今依旧在车水马龙的深南大道回响。
4座城市高集聚特性,是修建第二高铁的根本原因。
打开粤港澳大湾区地图,穗莞深港中心城区,就分布在不足200公里的交通廊道。这个距离,甚至比西部双子星城市——成都和重庆的距离还要小。
观照当下,广深港高铁速度够快,但广州南站离珠江新城还有近1个小时通勤时间,效率打折;高负荷运转广深铁路,时速最高只有200公里/小时,运力日渐饱和;穗莞深城际联通东莞多个镇街,却绕开了东莞主城区,导流引流能力有限……
这条设计最高时速为350公里、联通穗莞深港中心城区的广深第二高铁,让广深中心城区不到半小时互达。节省超过一半时间,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将更明显。
互为“第二机场”?大湾区融合更进一步
随着西安、重庆等国际枢纽机场和济南、太原、南宁、长沙等区域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步伐加快;云南昭通、新疆巴里坤等机场项目接连开工;大连新机场、南昌机场改扩建以及一批新建支线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城市机场争夺战悄然升级。
共享国际机场资源,成为广深第二高铁开建的第二层战略考量。
包括北京、上海、成都等一批超大城市,因提前拿到“双机场”入场券,实现了比广州、深圳、香港等单机场城市更大规模的机场旅客吞吐量。
以2022年中国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为例,虽然广州(2612.2万人次)、深圳(2155.1万人次)单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1和第3,但以城市为观察坐标,广州机场旅客吞吐量总量,仍被拥有双机场的上海(2885.4万人次)、成都(3110.5万人次)超越。
长期下去,将形成对广深高端商务资源导入的竞争优势。“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机场建设竞争态势下,广州、深圳都渴望新一轮机场资源整合。广深第二高铁,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撬动机场资源的杠杆。
广深第二高铁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让广深机场互为对方的“第二机场”。
未来,借助快速联通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香港国际机场,“第二高铁”将促进穗莞深港高效、便捷共享三大机场资源,为穗莞深港5400万人,打开与世界牵手“任意门”。
有研究机构测算,机场每增加1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就可拉动城市GDP29.9亿元。 更多的机场旅客吞吐量,市民有了更多的出行选择,也将给穗莞深港带来更多的流量和商务机会。
哪座城市最受益?高铁进城改写东莞历史
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能忽视东莞的存在。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超大城市有8个,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特大城市有11个,分别为杭州、东莞、西安、郑州、南京、济南、合肥、沈阳、青岛、长沙、哈尔滨。
东莞以城区人口930万的指标,在特大城市中仅次于杭州,处于特大城市迈向超大城市的临界点。但从城市机场拥有量看,东莞却是11座特大城市中,唯一一座没有机场的城市。
这也带出广深港高铁的第三个意义——助力加快东莞迈向“超大城市”。
审视广深第二高铁站点规划,不难发现这条高铁两层深意。一方面,通过联通东莞中心城区蛤地站,打破东莞中心城区无高铁站的历史。
过去,东莞中心城区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无论是2007年通车,途经石龙、常平的广深城际,还是2018年通车,途经虎门的广深港高铁,抑或2019年通车的穗莞深城际,途经中堂站、望牛墩站、东莞西站、洪梅站、东莞港站、厚街站、虎门北站、虎门东站、长安西站、长安站,站点均绕开了中心城区。
高铁、城际站点资源分散,让东莞中心城区长期处于“被边缘”的境地。这也是东莞多年来“强心战略”观感不强、体验不足、印象不深的原因之一。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远期规划广州至东莞至深圳的广深第二高铁。两年后,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布广深第二高铁线路,即自广州北站,经白云机场、鱼珠站、东莞市,引入深圳机场站。至此,仍未具体明确东莞站点。
在东莞市委、市政府对“高铁格局让东莞缺乏枢纽,与中心城区、大型产业区、人口密集区联系不畅”的认识下,东莞高铁进城脚步加快。
2022年9月25日,东莞市政府专题工作会议,明确东莞中心站选址南城蛤地片区。
今年2月,《东莞市轨道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广深第二高铁(东莞段)长47.8千米,总投资约191亿元,计划2024年启动建设,第二高铁项目逐渐明朗。
以蛤地站为支点,以第二高铁为杠杆,东莞在白热化的城市机场争夺战中,将与广深港共享三大国际机场,实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开创先例!广深港同城还会远吗?
高质量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市民的获得感。
虽然目前广深之间,交通已经非常便利,但因需与中心城区交通接驳或者速度原因,广深市民同城体验感不强、不深。强化穗莞深港市民同城体验,是“第二高铁”的使命与担当。
加深“同城”体验,需参照广州与佛山,以更高速度、更快的通勤、更低交通费用,实现中心城区快速直达。在广深第二高铁公布的5大站点中,可以发现城市发展的“流量密码”。
作为超大城市航空、高铁枢纽,广深第二高铁站点中的白云机场、深圳机场、广州北站站点本身自带流量。广州鱼珠、东莞蛤地,代表两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区位看,鱼珠地处老黄埔,与金融城相邻,与琶洲隔江相望。经过十多年发展,鱼珠片区将接力珠江新城、琶洲与国际金融城,扮演城市“第二CBD”角色,是城市东进下一站。
东莞南城街道蛤地片区,位于轨道交通2号线蛤地站和南城总部基地东侧,由东莞大道、环莞快速、环城南路围合而成,成为中心城区重点战略片区和“黄金双轴”核心节点。
中心城区+机场+高铁站+普铁站的组合,将把广深第二高铁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引人瞩目的一条“流量高铁”,带动更多年轻人口和商务人士互访,点亮广深两大超级城市、东莞准“超大城市”、香港世界一线城市同城新图景。
便捷和高效的交通,是城市发展和扩张的必要条件。
作为广深两个超大城市第4条轨道交通大动脉,广深第二高铁还将承担起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稳定市场投资信心,提高大湾区经济活动、推动都市圈融合发展的新使命。
三个距离如此之近的全球一线城市,以高铁联动携手迈向同城化,这在全球都没有先例。我们相信,这一高铁建设项目,将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率先突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气。
转自:南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