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广东怎么造?
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推出22条政策,保障制造业当家战略高效有序实施。
百链韧性提升、新制造生态系统、十百千万、广东工业大脑……一个个新名词、新提法、新举措,透露着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新词】百链韧性提升
原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充分发挥“链长+链主”协同作用,“一链一策”实施精准补链强链,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和替代接续能力。
解读:“百链”如何选取?记者从广东省工信厅了解到,产业综合实力强、发展带动能力强、核心技术水平高的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都是“百链”选取的对象。
接下来,广东将围绕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集群,每个集群根据实际确定若干条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每条链遴选2-3家“链主”企业,由“链主”企业牵头精准制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培育发展方案。
省财政每年将遴选其中的若干条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进行3年滚动扶持,每链每年扶持金额根据培育方案确定。
【新词】新制造生态系统
原文: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构建“工业互联园区+行业平台+专精特新企业群+产业数字金融”为核心的新制造生态系统,实现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制造业企业“上云用云”,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
解读:“工业互联网是产业数字化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行业平台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方式;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韧性、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主体;产业数字金融属于生产性服务业,是生态系统得以顺畅运行的保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这样解读。
打造新制造生态系统,将助力广东塑造新型的制造业技术体系和产业模式,提高广东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新词】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
原文: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数字贸易、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谋划打造10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00家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平台和2000家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解读:建设制造强省,不仅要强调制造业在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地位,还要强调制造业与农业、服务业的协调融合,尤其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
“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不仅可以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还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促进社会就业。”赛迪顾问广州分公司总经理贾纺纺建议,广东可持续发展研发设计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行业,同时着力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培育既懂技术又懂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新词】万亩千亿
原文:实施“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引领力的产业发展平台。高标准建设一批“万亩千亿”园区载体。
解读:万亩千亿,顾名思义,万亩平台、千亿量级。
目前,广东的平台载体建设水平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比如,园区建设亟须提质增效,工业园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有待加强等。
“万亩千亿”园区载体怎么建?广东将从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推进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建设,争创五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建立全省统一高效的工业园区工作协调机制,比如完善园区政策支撑体系,建立工业园区考核体系。
——建立高水平园区平台载体,高起点、高标准推进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和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打造30个具有鲜明产业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万亩千亿”产业发展平台。
【新词】一县一园
原文:增强工业园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将工业园区作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主引擎,推动“一县一园”建设,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每个县域集中力量打造一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
解读: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对于县域经济来说,更是如此。
“县域是中国产业梯度转移的终端,是中国制造业基础环节以及原料供应的主要集聚地,是产业基础环节的承载空间主体。”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邓传林认为,县域已经成为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在全省推进“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的大背景下,广东“工业大县”更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潜力。
【新词】“以投代引”资本招商模式
原文:推广“以投代引”资本招商模式,打造“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项目招商引资闭环。
解读: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打造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和“牵引绳”,广东再出新招。
此举将充分利用国资平台在项目、资金资源,企业尽调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对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筛选及落地的支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双赢。
【新词】十百千万
原文: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加大省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力度,优化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打造5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100家“链主”企业引领、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攻坚、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筑基的世界一流企业群。
解读:既要着眼“高大上”,也培育“小而美”。广东首次提出,在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群的同时,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
在广东1600万市场主体中,既有实力雄厚的“链主”企业,更有默默耕耘的“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今天的广东,不但要巩固壮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更要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产业生态。
【新词】首席质量官制度
原文:提升企业质量品牌能力。实施“广东制造”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深化工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改革,组织开展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评价,提升广东制造主要产品质量水平。大力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
解读:“首席质量官制度是从企业层面建立起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机制,通过设立质量标杆,形成行业内的质量规范,激励行业内采纳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模式和理念。”王福强认为,这有助于广东打造国际化企业品牌,提升本地制造业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根据规划,广东接下来将出台新一轮指导性文件,推动将首席质量官纳入高技能人才范围,加大政策激励支持力度。同时,交流推广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带动培养一批质量领军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
【新词】“粤优品”广东制造品牌评价认定
原文:开展“粤优品”广东制造品牌评价认定。成立广东品牌交易中心,推出“粤品融”品牌质量贷款项目。
解读: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品牌建设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将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列为主要目标之一,鼓励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品质工程”,支持培育更多优质产品和知名品牌。
广东的目标是,打造不少于100个制造业粤货“老字号”品牌,聚焦健康、时尚、创意等新兴领域培育不少于1000个“广东制造”名牌新品,加快打造世界级产品品牌。
【新词】粤产粤优
原文:实施“粤产粤优”亩均效益资源配置改革。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深化要素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实施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粤产粤优”综合评价,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投向制造业的资金、土地、用能、金融等要素形成硬指标约束,推动科技、人才、资金、土地、数据等要素资源向制造业集中配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解读:“粤产粤优”中有一个关键词——亩均效益。
“亩均效益主要指在每亩土地上所产生的效益,这个效益的衡量是多样化、多维度的,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指标,同时需要根据所考核的目标对象进行适当的调整。”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副总经理杜聪说。
他表示,广东可建立一套效益综合评价办法(包括指标体系和分类机制),明确一套企业分档、差异化扶持的政策措施,完善一套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不断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和实力。
【新词】广东工业大脑
原文:加快建设“广东工业大脑”,建立全省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路径,以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为枢纽构建覆盖多行业多领域的数据产业生态,打通各类数据要素向制造业赋能的渠道,提升产业治理能力。
解读:广东建设“工业大脑”,让制造业更“心中有数”。
要素配置机制改革探索少、要素资源支持不足,是资源配置改革中的痛点、难点。
建设“广东工业大脑”,就是从数据要素应用层面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全省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构建数据产业生态。
【新词】强基培优
原文:深化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实施技工教育“强基培优”计划,建立健全产教评融合发展产业技能人才培育生态体系,探索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试点,建立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解读:制造业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强基固本,提质培优。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将为广东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转自:南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