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披露,我国制造业投资前2个月增长8.1%,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6%,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创130个月的新高,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上升。
2023年是全国经济提振复苏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工业经济的表现至关重要。制造业景气的背后,是工业大省挑大梁、支撑宏观经济大盘增长的担当。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此前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有个好现象,各个地方对制造业投资进一步加大。”
去年10月,广东率先提出“制造业当家”。今年开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提出以“制造业当家”为高质量发展重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与此同时,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河南等工业大省都跑出了竞速“狂飙”的态势:1—2月,江苏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2%,浙江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8%,河南省制造业投资增长17.1%……
在专家看来,广东制造业的发展得益于境内资本与境外资本的“双轮驱动”。面对全球产业深度调整、政策集成效应释放、重大战略叠加发力,各个省市的工业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迎来发展东风。对于锚定“制造业当家”的广东来说,在工业大省的竞速赛中应如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
引擎
打造产业集群梯队“军团”
工业稳则经济稳。从工业增加值规模看,2022年,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福建、河南、湖北、四川8个省份占我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五成。稳住这些省份的工业经济,也就稳住了工业的基本盘。
“工业行业中有一部分行业规模比较大,占GDP比重在1%以上,比如电子、汽车、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这些行业对稳增长十分重要,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稳住这些行业。”金壮龙说。
从“一把手”工程到头号工程,今年开年以来,多个工业大省都在铆足干劲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有重点、分梯式打造万亿、千亿、百亿制造业产业集群“军团”,攀向全球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更高位。
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广东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在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农业与食品、汽车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的同时,还将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3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做大做强新型储能产业,一靠科技,二靠政策。”广东省政府参事、省政协原副秘书长杜重年表示,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而新能源主要是风电、光电,发电的随机性大,相当部分必须存储起来,否则难以保证电网稳定,这就为储能产业大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
拥有全国最大规模制造业集群的江苏则提出,高标准建好物联网、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6个省重点集群,推动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跃升。
工业向来是山东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在全省经济体量中占比接近1/3。3月1日,山东首次提出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将“一业一策”推动钢铁、化工、有色、轻纺等行业改造提升,并建强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动力装备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首批6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10个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浙江则发布《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将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个万亿级先进产业群,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光伏、智能电气等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群,面向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工程、前沿新材料、元宇宙、区块链等前沿领域,打造一批百亿级“新星”产业群。
“一个国家在制造业部门的技术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某个龙头企业的全球领先技术创新水平上,而且还体现在重点产业链的全产业链条、全供应链条、全创新链条层面的贯通式和系统性技术创新优势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教授张杰表示,这种系统性技术创新能力,正愈发成为国家制造业的全球竞争优势来源。
抓手
重大产业项目发起“春季攻势”
工业投资对工业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投资稳增长的“重中之重”。投资数字之热,也反映在各地重大产业项目快开工、赶进度上。今年开年以来,多个工业大省产业大项目“春季攻势”势如破竹。
一季度,广州460多个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涉及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东莞迎来60个重大项目动工,新能源、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是主力军;珠海新开工预制菜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等项目186个。深圳则计划全年安排现代产业类项目247个,包括华润微深圳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欣旺达锂离子电池智能智造产业园、“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等建设项目……
从数据上来看,广东把制造业重大项目和工业投资作为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将实施工业投资跃增计划,推动2023年全省工业投资新增超1000亿元。2023年重大制造业项目的数量和年度投资的占比均较2022年上升,重大制造业项目平均年度投资额达4.9亿元,较2022年增长22.5%。
从全国层面看,河南、浙江在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上表现尤其亮眼。
根据河南省日前公布的经济数据,前两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达14.5%,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7.1%,高于工业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工业领域产能进一步提升,将为GDP增长提供稳定支撑。
从投资领域看,河南的新产业、新材料等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体现出未来经济发展潜力增大,支撑点增多的特点。前两个月,河南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9%、11.2%,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0、6.3个百分点,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27.3%、49.3%,继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而在浙江,前两月制造业同比增长16.8%,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5%。为稳投资、促投资,浙江开年就出台“8+4”政策体系,扩大有效投资排在首要位置;浙江省两会还提出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位列“十大工程”之首。
“‘十四五’系列规划已经部署了很多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要实施好,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金壮龙表示,要推进产融合作,鼓励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同时,做好外资项目的服务和保障,鼓励外资扩大在华投资。
突围
发挥内外资本“双轮驱动”优势
在全国范围的制造业竞速中,吹响“制造业当家”号角的广东,改革开放仍是最鲜明特征,高质量发展乃是最光明前途。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开放合作。
“广东制造业的发展得益于境内资本与境外资本的‘双轮驱动’,也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珠三角在制造业上的发展其实也说明了,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表示。
“跨国公司巨头在广东投资100多亿美元,释放的信号就是看好广东、看中大湾区这片投资的热土。”日前举行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暨第二届大湾区经济峰会上,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未来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引领全球湾区发展。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还离不开区域协作。
在魏建国看来,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正在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将有更快、更高水平的发展。他把城市群的发展比作一个航空母舰,“但还要有很多护卫舰、驱逐舰,形成全方位的打击力量”。
“广东已经形成了南沙、横琴、前海‘金三角’的雁群式发展,接下来要综合利用广深的技术,佛山、东莞的制造,以及其他城市的配套。”魏建国认为,应提升上述城市的影响力,多设领头雁,以大城市领头雁带领中等的领头雁,中等城市再带领小的领头雁。例如深圳是创新高地,可以把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结合发展。东莞可在出口、加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发。
在广东省内,产业有序转移的“1+14+15”政策体系已经形成,通过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进省域一体化,为要素自由流动创造有利条件。“随着珠三角加工制造产业逐步转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应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与珠三角形成产业链的合作,实现产业共建、产业共强。”暨南大学经纬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院教授覃成林表示。
“当前的市场经济已从企业竞争转向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快速、高效与上下游整体联动成为产业链竞争的基本特征。制造业发展需要从补链、强链和建链入手。”广东省政府参事、省社科院研究员王珺认为,顺应国内构建统一大市场的发展趋势,广东可以围绕着各省市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比较优势,广泛开展省际之间产业合作,联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记者 昌道励 袁佩如 宾红霞 许宁宁 李赫)
转自: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