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经开区推动扩容提质,持续发挥经济发展主引擎作用;先进材料企业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打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车”“显”“芯”产业汇聚成势,迸发发展新动能;瓜岭村古韵悠悠,实现文旅融合发展……2月28日,广州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来到增城区,走进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进制造企业、瓜岭村、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白水寨森林海乐园,看文旅融合发展,观产业转型升级,在绿美增城感受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产业转型升级迸发新动能
一个智能中枢,一键控制式,实现高度智能化的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展厅,向人们展示了增城和增城开发区建设成就和产业规划,更成为政府与社会各界进行成果分享、招商推广、政企交流的集中阵地。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广州重大战略性发展平台、先进制造业基地。2022年,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委托管理范围调整至302平方公里。根据商务部《2021年度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通知书》,2021年度(2022年综评考核结果)增城经开区在全国217家经开区中排名第66名,较上一年度跃升了10名。在2016-2022年考评中,增城经开区从全国第189位提升至66位,七年累计前进123位,提升幅度在广东省6家国家级经开区中居首位。
探索新路径、激发新动能、实现新突破、勃发新气象。今年以来,增城经开区积极推动扩容提质,将广州东部枢纽核心区、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平台纳入委托管理范围,充分衔接广州东部枢纽、增城“十四五”等发展规划,持续深化完善扩容提质战略研究成果。
位于这里的广州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金属基高性能结构件材料、功能材料、功能部件的研发与制造,是全球头部品牌核心的研发与制造服务商。公司先后通过省专精特新企业、省工程中心等认定。公司负责人介绍,众山精密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大湾区经济、人才、政策和产业链资源,整合公司产业创新需求及科研单位攻关经验,致力打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不断突破材料领域技术壁垒,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材料创新平台,推动中国材料技术走在全球领先行列。
制造业是增城的立区之基,发展之本。增城目前正重点发展“车”“显”“芯”产业。2022年4月开始运营的广东越海集成技术有限公司就是芯片产业的代表,还能为“车”“显”两大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助力增城高端产业建圈强链。越海集成将建设晶圆级封装生产线,3D传感器模块生产线,生产线采用分期建设模式,一期项目投资9.8亿,建成12寸TSV封装产能每月1.3万片,8寸及兼容4/6寸TSV封装产能每月2万片,可服务于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消费电子、安防监控、生物医疗、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加速国产化产业进程。越海集成公司负责人介绍,在政府的支持和贴心服务下,经过近一年的建设,一期基础设施、厂房建设和机电安装已经完成,部分生产线设备到场,实现预期的12个月内签约、建设和投产。
文旅融合推动古村活化利用、农业升级
2月28日,在新塘镇瓜岭村,大树下村里的老人们在悠闲聊天,外来的游客不时发出“太美了”的惊叹。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瓜岭村,拥有广州唯一清代水上建筑民居群,村内至今仍完整保存着宁远碉楼、黄氏公祠、南华书院等明清时期岭南民居建筑。从19世纪中期开始,村民陆续到海外淘金,20世纪初瓜岭村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侨村,现旅居海外的华侨约3500人。近年来,瓜岭村大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并依托自身独特的区位和景观资源条件,规划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古碉楼文化,单车绿道,绿树成荫,田园综合体建设以及优美的生态环境,带动村民奔向新生活。
瓜岭村党支部书记黄未名介绍,自推广特色旅游以来,每到节假日,就有不少游客一家大小来这里休闲度假,从而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瓜岭村配合祠堂文化、碉楼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村落等文化名片,进一步提升瓜岭生态旅游和文化游的文化品位,从而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推进。
当前,增城正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乡村产业,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深入实施穗农奔富行动。增城杯称为“中国丝苗米之乡”。据介绍,增城正在加快建设朱村丝苗米全产业链示范项目,谋划以“丝苗米+设施畜牧”为主题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媒体调研行来到增城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时,大片油菜花傲然盛开,当地正在举行油菜花节。农业产业园以增城区朱村街万亩丝苗米种植基地为主,改变传统“稻鸭+稻渔”共生共作模式,创新“稻-渔-花/果”三位一体化稻田立体特色种养模式(“稻渔”生产,“稻花”虫害防控和观赏,“稻果”采摘),集种植生产、观光休闲、研学旅行于一体,推动产业、旅游、文化、康养、生态“五合一”发展,打造增城丝苗米品牌,讲好本地丝苗米故事,增添“丝苗米之乡”文化底蕴,形成“北五常、南增城”水稻品牌格局。
朱村街社区建设办工作人员钟宇惠介绍,增城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致力于推动农文旅发展和丝苗米高科技产业项目,希望以农业带动文旅发展,让更多农民参与这一过程,实现致富。
修复整治旧矿坑,实现变废为宝
城被誉为珠三角的“翡翠绿洲”,北部800多平方公里都是生态保护区,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优势,人们可以享受“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城乡人居环境。派潭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与增城北片区旅游发展规划,引入广东省森海投资控股集团参与废弃采石坑综合修复利用,启动并完成1号湖(原高龙石场)生态修复整治和旅游设施建设,共完成总投资约7000万的14项生态修复与利用工程,完成湖岸整治约1300米,湖面整治约200亩,周边土地整治约500亩,实现了地质灾害治理、复垦复绿、防旱降涝、驳岸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功能。周边已供建设用地170.9亩,建成森林海度假酒店面积约50000平方米。并在原来旧矿坑形成的矿湖基础上,建成派潭镇森林海嬉水乐园。
据介绍,派潭镇高滩村旧矿坑的修复整治,实现了变废为宝,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动能,该项目被列入广东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试点名单,并被列入自然资源部和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转自:广州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