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保险业2021“成绩单”
●广东银保监局辖内(不含深圳)保费收入4153.2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同比增长4.05%。
●广东保险资金累计投资金额突破1.5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44%。
●广东农业保险累计为912万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2032.29亿元,赔付支出同比增长74.73%。
●广东保险机构共承保8.64万家外贸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33万亿元,同比增长28.18%。
●全省各地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全年承保人数合计1204万,人均增加风险保障超200万元。
1月21日,广东省保险业协会召开2021年度广东保险业新闻通气会。广东银保监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黄海晖发布了广东保险业2021年的“成绩单”:
2021年,全省保费收入5578.96亿元,同比增长4.08%;赔付支出1881.04亿元,同比增长20.13%;保险业总资产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1.08%;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845.7万亿元,同比增长36.67%。
广东银保监局辖内(不含深圳,下同)保费收入4153.2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同比增长4.05%。辖内保险机构赔付支出1414.99亿元,同比增长17.94%。保险资金累计投资金额突破1.5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44%。
乡村振兴
为912万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2032亿元
黄海晖表示,广东以农险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粤农险保费及保额增速创近10年新高,居全国第一。广东农业保险累计为912万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2032.29亿元,赔付支出同比增长74.73%,受益农户123.56万户次。通过搭建“12+8+3+N”的险种体系,我省农业保险基本覆盖了全省农业生产的主要品种,实现“应保尽保”。
为了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广东已在14个地市开办防返贫保险,覆盖脱贫易返贫人口349万户次,提供风险保障39.38亿元,支付赔款2657.5万元。
2021年,广东外贸进出口首破8万亿元大关,连续36年进出口规模全国第一。来自广东银保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辖内保险机构共承保8.64万家外贸企业,同比增加57.39%;提供风险保障3.33万亿元,同比增长28.18%;累计支持出口7115.84亿元,同比增长12.73%。
广东保险业不断推陈出新,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好的保险服务。黄海晖表示,2021年,广东创新开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累计为20家外贸企业提供4350万元风险保障;推动关税保证保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为390家次企业释放关税保证金50.87亿元。
民生保障
大病保险覆盖7558万名城乡居民
黄海晖表示,广东已建成多层次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大病保险承保范围及赔付力度全国居首,覆盖了7558万名城乡居民。参保群众在基本医保的基础上,2021年人均医疗负担下降了13.3%,最高报销金额53.6万元,有效缓解了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2021年,广州“穗岁康”、珠海“大爱无疆”、佛山“佛医保”等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在广东20个地市全面铺开,全年承保人数合计1204万,以人均124元的平均保费,人均增加了风险保障超过200万元,真正实现低保费、高保额、宽门槛的普惠性。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2021年,广东商业养老保险承保204.18万人次,做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经办工作,待遇支付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覆盖全部职工及18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群达1100多万人,进一步补齐养老保障短板。
在人民群众关心的住房领域,广东保险业于2021年顺利推动广州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正式落地,承保项目超过70个。同时推动巨灾保险覆盖广东18个地市,2021年全年已结赔款1.75亿元。
湾区建设
19款重疾险保障近10万名居民
2022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将满三周年。具有湾区特色的跨境产品已遍地开花。车险方面,2021年,辖内保险机构承保港澳跨境机动车辆2.04万辆。推进跨境车险“等效先认”并做好落地准备工作,未来将由“一地投保保两地”向“一张保单保两地”创新发展;跨境人身险业务取得新突破,目前有大湾区专属重疾险产品19款,为近10万名客户提供保障300亿元;落地跨境医疗产品5款,累计为粤港澳三地居民提供跨境医疗保障金额超过600亿元。
黄海晖还透露,广东银保监局将牵头制定保险服务中心设立方案,争取尽快将保险服务中心建设相关事项纳入CEPA框架,未来给合法持有港澳保单的大湾区居民提供更为便利化的售后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激发了险资入粤的积极性,截至2021年底,保险资金累计投资金额突破1.5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44%。大量资金进入“两重一新”领域,为广东实体经济建设助力。(南方日报记者 张艳 周美霖 实习生 张永琼)
转自:南方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