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半年,中国航天员们在太空站里的工作起居,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
记者了解到,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背后,强大的“广东制造”默默为航天员们的衣食起居提供着支持和保障,如来自佛山的航天微波炉、来自东莞的便携式卫生用品、来自中山的真空收纳产品、来自韶关的太空笔等。
“韶关造”太空笔时隔4个月再上“天宫”
继在神舟十二号上首次亮相后,由韶关始兴制造的专用太空笔时隔4个月再次“飞”上了“天宫”。
“这次用的还是上一次研发的那批太空笔。”郭义是韶关盛怡文具有限公司的设计主管,今年6月17日升空的神舟十二号上航天员们使用的太空专用笔就是由他和他的团队负责研发的。他告诉记者,因为两次载人飞行任务的发射间隔期很短,因此,神舟十三号用的太空笔还是神舟十二号时预留那批,数量足够多。
航天员太空书写要求高,普通笔在失重状态下无法正常使用。郭义向记者介绍,以前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用的是铅笔,“2012年公司开始为中国航天研制太空笔,在神舟九号发射时曾作为样品进行测试,成功之后就拥有了中国自己的太空笔。”
郭义说,太空笔的核心技术在于笔芯。他们研发的太空笔,笔芯用的是特种高粘度油墨,还自带加压装置,因此能在太空上书写。在研发过程中,太空笔还要经过高低压实验、密封舱实验、破坏实验、振动实验和冲击实验等“重重关卡”,才能成为一支“合格”的太空笔。
“一支产品的最快周期都是三个月以上,一月份下达任务给我们,三月份就要交付,还要提前进仓,其间刚好又是过年,很多零配件的供应商都放假了。”郭义说,研发团队“年都没有过”,在工厂蹲守,马不停蹄终于在要求时间内完成产品交付。
而对于早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公开提及的毛笔上太空的可能性,郭义表示,目前太空毛笔的使用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毛笔是一次性的、蘸墨不方便、墨水会污染环境等,针对这些情况,该企业正加大力度研发一款更加安全、不漏墨同时书写时间更长的太空毛笔。
据了解,在始兴县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制笔企业每年都投入大笔研发经费,力求生产出更实用、更美观、更便利的文具产品。郭义称,去年公司与广州大学合作,在精细化工、实验室建设平台等方面建立合作,“不断研发新产品,使企业的产品保持先进性,也能在市场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山造”真空收纳袋12次登上太空
太空上也要垃圾分类?没错,而且太空上的垃圾分类可比地球上严格得多。
据了解,在太空舱密不透风和失重的环境下,细菌繁殖能力是地面上的80倍,航天员起居饮食产生的残余物品飘浮在舱内,若处理不当,极易腐烂并产生挥发性气体,危及工作空间和生存环境。因此,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如换洗衣物、食品包装等物品,都要分门别类、仔细地收纳到对应的装置里。
协助航天员完成这项任务的是来自中山的太力科技集团生产的真空收纳产品。鲜为人知的是,2008年,该集团就与航天中心开始建立合作关系,成为中国载人航天飞船“残留食品处理用品”研制企业。从天宫一号到神舟十三号,这些“中山造”真空收纳压缩袋已先后12次登上太空。
由于航天环境的特殊性,上太空的真空压缩袋都要根据用途特别定制。“包括残留食品包装压缩袋、残余物品压缩袋、服装压缩袋等。真空包装是为了防止细菌扩散,避免影响航天员的生活环境。”广东太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振昌表示。
据悉,航天员在太空中平均每天使用5个真空压缩袋,神舟十二号上的太力真空压缩袋就达400多个,而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将在空间站工作生活长达半年,需要用到的真空压缩袋数量更多。太力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早前天舟三号为神舟十三号任务运送的物资中,就包括了1000多个太力真空压缩袋。
王振昌介绍,该公司专门针对太空环境研制的真空收纳袋,在材料的长期阻隔性、耐穿刺性、抗老化性等方面进一步升级改进,能做到简易压缩、分类处理、长时间抑菌,保证舱内环境干净无异味,为航天员健康和完成科研任务保驾护航。
“在此之前,我们生产的皆为民用产品,生产标准相对没那么苛刻,而航天产品完全不一样,生产难度提高了无数倍,还必须保证产品100%合格。”王振昌说,为了生产出具备航天品质的产品,集团建立了高标准太力研究院,配置世界顶级真空试验和检测设备,研制的产品经过5000次检测和3000余次实验,最终伴随载人飞船顺利“飞天”。
转自:羊城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