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广东加快形成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汕头、湛江、韶关为极点,轴带支撑、多向联通的综合交通布局。到2025年,总体建成贯通全省、畅通国内、连接全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实现“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汪鸣认为,目前,广东已被列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将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极”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具有建设全国领先的交通强国先行示范省的基础和条件。
发展目标 “通道+枢纽+网络”协同联动发展
广东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广东是我国国际国内运输需求最旺盛、交通运输方式最齐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最发达、服务供给最丰富、业态模式最多样、创新动力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十三五”时期,广东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43万亿元,约为“十二五”时期的1.68倍,综合交通网络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
在“十三五”的坚实基础上,规划提出“十四五”广东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总目标:到2025年,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基本形成,客货运输服务品质显著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总体建成贯通全省、畅通国内、连接全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要实现上述目标,‘十四五’时期,广东要率先形成‘通道+枢纽+网络’协同联动发展格局。”汪鸣介绍。
在通道建设上,规划提出要完善“三横四纵两联”省域交通主骨架。“三横”就是高标准打造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沿海运输大通道,加快建设串联北部生态发展区的沪广—广昆通道、粤北区域通道,形成东联海峡西岸、联系长三角,西接北部湾、联通大西南的三条横向通道。“四纵”就是完善京港澳通道、京九通道、粤东北向通道、粤西北向通道等四条纵向通道;“两联”就是粤湘渝、粤贵川等两条联络通道,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沿海经济带联系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南北纵向通道。
同时,规划提出要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要打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汕头、湛江、韶关为极点的“一中心三极点”综合交通枢纽布局。依托国际航空枢纽、国际枢纽海港和国际铁路枢纽建设,强化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建设珠海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汕头、湛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韶关综合交通枢纽能级。
此外,要强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规划提出基本建成“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即珠三角内部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2小时通达、与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左右通达;实现货物省内1天送达、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内联外通 完善“3+4+8”运输机场布局
在新发展格局下,广东在内外经济双规模、国内国际双辐射上有丰厚的积累优势。“十四五”时期,广东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要进一步打通对内对外的综合交通通道。
作为规划的亮点,在“十三五”时期“5+4”骨干机场布局的基础上,规划进一步提出完善“3+4+8”运输机场布局。“3”即广州白云机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3个国际航空枢纽机场,“4”即珠海金湾机场、揭阳潮汕机场、湛江吴川机场、惠州平潭机场等4个地区性枢纽机场,“8”即梅州梅县、韶关、阳江、云浮、肇庆怀集、清远连州、河源、汕尾等8个支线机场。
高铁在“十四五”时期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规划提出要扩大高标准铁路覆盖范围,使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京津冀、成渝之间形成“双通道”格局。具体而言,要加快推进深圳至江门铁路建设,高标准建设广州经汕头至漳州、广州经湛江至海口(合浦)、深圳至深汕合作区铁路等高铁线路。建设南宁至玉林铁路至广湛铁路连接线,推进贵广铁路提速,增强通往西南腹地运输通道能力。加快建设赣州至深圳铁路,规划广州至清远铁路延伸至永州,强化北向运输能力。建设梅州至武平铁路,补齐北部地区东西向通道短板。
高速公路方面,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出省通道,要加快南雄至信丰、梅州至武平、湛江至南宁、化州至北流等出省通道建设,到2025年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达36条(通福建6条,通江西7条,通湖南6条,通广西11条,通海南1条,通香港3条,通澳门2条),高速公路对外联通能力进一步增强。
湾区互联 规划多条高铁城轨联通珠海
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4极,在国家综合交通布局中有重要作为。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规划提出以强化极点联系、联通珠江口两岸、连接内地与港澳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等级公路为骨干的大湾区快速交通网。
“轨道上的大湾区”是规划推动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重点。为助力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规划多条高铁城轨连通珠海——建设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珠海至肇庆高铁、广佛江珠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铁路等。此外,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佛肇城际—佛莞城际—莞惠城际、肇顺南城际—中南虎城际—塘厦至龙岗城际等3条横向铁路通道。加快深圳至江门铁路建设,形成珠海经南沙至深圳的环珠江口直连铁路通道。
同时,为进一步推动珠江口两岸融合,要完善跨珠江口通道布局。规划提出加快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莲花山通道等公路通道建设,同步完善两岸配套集散道路。推进深圳至江门铁路、佛莞城际铁路、中南虎城际铁路等铁路通道建设。
除了“硬联通”,还要发力“软联通”。规划提出要加强内地与港澳交通衔接。加快深圳东部过境公路建设,更好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提升香港与深圳交通联通水平。推动实现内地高铁、城际铁路与澳门轻轨在珠海站、横琴站便捷衔接,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连接通道与广珠城际铁路在珠海站内连接,支持澳门融入国家铁路网络。
绿色智能 加大清洁能源应用
在汪鸣看来,交通运输是碳排放规模较大的重要领域之一,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既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广东是全国工业第一大省、创新第一强省,工业生产多项指标高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在推动交通运输装备更新升级、实现燃油效率提升、加强新能源替代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推动绿色交通发展,规划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运输方式,二是优化交通运输方式结构。
规划提出,要制定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大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在运输装备中的应用,推动氢能源公交、氢能源轨道交通和电动汽车、LNG动力船舶发展,加快LNG动力船舶应用及内河LNG加注站布局建设。
同时,适应客货运输需求特征变化,规划支持运输企业加快业态模式创新,丰富运输服务体系。支持开展“门到门、点到点”的一段式城际客运和农村响应式客运等定制化出行服务,引导共享交通规范发展,支持广州、深圳等地探索开展“空中的士”等城市通勤新模式。统筹高速公路改扩建与沿线土地资源综合开发。鼓励定制物流、共享物流、冷链快递、即时直递等发展。拓展无人机、无人车的城市配送应用场景,研究利用城市地下交通空间发展城市地下物流配送。探索建立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网络,打造跨区域干线甩挂运输+区域内城市共同配送的运输模式。鼓励优势企业整合交通科技产业链资源,以开放数据、开放平台、开放场景,培育交通科技产业生态圈。(记者 袁佩如 吴哲)
转自: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