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A股上市公司2021年半年报陆续出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新能源电池板块的江门企业表现优异,芳源、道氏、科恒的营业收入同比涨幅均超过100%。特别是上个月刚在科创板上市的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十倍,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企业。
企业表现“抢眼”的背后,是江门新能源电池产业快速崛起。作为广东省新能源电池核心原材料主要生产基地,江门在该领域拥有扎实的发展基础,特别是在正极材料领域优势明显。截至2020年,江门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工业产值88.32亿元,逼近百亿元大关,其中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3家。
机遇与挑战并存。与此同时,当前江门新能源电池也存在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产业集群合作不紧密、人才资金缺乏等短板。风口之下,江门新能源电池产业如何加速布局产业链条,将成为破题的关键。
现状 正极材料制造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一个月前,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芳源公司”)举行线上敲钟上市仪式,成为江门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
率先闯关科创板并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芳源公司的底气来自扎实的业绩。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制造企业,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锂电池NCA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商。2017年,该公司开始向松下公司销售高镍NCA三元前驱体,供松下制造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最终用于特斯拉电动汽车。
数据显示,2018—2020年,芳源公司NCA三元前驱体出口量地方排名国内第一。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业绩延续了过去三年的良好态势,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同)增长高达207.87%,净利润涨幅更是超过1200%。
目前,江门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尤其是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及制造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江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门已有多家企业在三元正极材料领域进行布局并实现量产,初步形成了以优美科长信、科恒、芳源等企业为核心的锂离子电池上游材料制造产业群,全市上游正极材料产值接近70亿元。
“新能源电池产业是一条火热的赛道,全国各地企业都在‘抢跑’,而江门在正极材料细分领域比其他地方拥有更扎实的基础。”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国江介绍,近年来该公司专注于锂电正极材料、锂电设备、稀土功能材料等领域的研发,成为国内主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之一,今年上半年营收大幅增长117.21%。
同样处于新能源电池板块的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驶上了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的“快车道”。为了抢占新能源电池发展先机,该公司并购了多家企业,分别涉及高端钴盐、三元前驱体等细分领域,成为江门正极材料制造的一股新兴力量,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达2.62亿元,涨幅高达939.44%。
潜力 电池回收利用有望成为产业新增长点
走进江门市恒创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块块报废锂电池正极材料经过还原酸浸、除杂、萃取、分离等工序后,提纯生产成粉末状的硫酸镍、硫酸钴、碳酸锂等。“我们利用报废锂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钴、镍、锂等贵金属,提纯后生产成锂电基础材料,从而实现变废为宝。”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志鹏告诉记者。
当前,江门新能源电池产业在正极材料领域涌现了一批颇具竞争力的企业,但在中下游的电芯制造、电解液、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等细分领域的布局仍有所欠缺,更缺乏整车制造、储能领域等大项目的带动,接下来仍需要寻找更多的新增长点,进一步完善区域产业链布局。
对此,江门市智能装备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旭初认为,锰、钴、镍等动力电池原材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探索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与资源化利用,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他建议,江门建立上下游企业联动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引导更多企业在该细分领域发展。
此前在深圳创业的陈志鹏与冯旭初持有类似观点。“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第一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寿命已接近设计峰值。在碳中和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回收利用好这些废旧电池,对企业来说是一片市场蓝海。”
此前长期专注于正极材料生产的芳源公司,也通过多渠道布局原材料供应链,切入了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领域。“我们与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双方将在动力电池回收拆解领域进行合作。”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芳源公司在电池回收处理上拥有核心技术,而威立雅则在全球回收渠道上占据优势,有望形成优势互补。“通过这次合作,我们在原材料供应上将更有保障。”
“几年前,我在江门组织的一次招商引资活动中得知,位于新会的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正在积极引进新能源电池领域的企业。经过实地考察,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适合发展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项目的区域,很快就在这里注册成立了江门市恒创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陈志鹏介绍。
目前,该公司已在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投资了大约3亿元,一期项目已经投产,二期项目预计于今年底建成。“我们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便包括一家来自美国的高端手机企业。”陈志鹏介绍,该公司拿到了这家企业未来4年的订单,预计将回收处理规模高达2.1万吨的废旧电池。
据估算,2022年恒创公司的产值将达到10亿元左右。“随着二、三期项目陆续建成并投产,我们的产值将达到20亿—30亿元,其中与江门企业的合作比例占了七成左右。”陈志鹏信心满满地说。
挑战 以更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
当前,新能源电池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风口”。从省内来看,江门面临深圳、东莞、惠州等新能源电池基础较好、人才技术资源充足地区的激烈竞争;从省外来看,江西、青海、福建等地占据了市场、资源等优势,对新能源电池企业投资吸引力较大。
“受土地和人力成本等因素影响,近年来锂电制造企业存在跨区域转移趋势。”江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目前广东省的锂电池企业大多集中于深圳、东莞等地,但受土地空间、人力资源等因素制约,上述区域的部分电池生产环节已逐渐向珠三角其他地区、甚至向内陆地区转移,为江门引进更多相关项目提供了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江门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面临人才、技术、平台等多重挑战,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江门要做大做强新能源电池产业,关键在于扬长避短,打造更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留住企业,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多宽松的发展空间。
“我们落户江门后,可以申请厂房建设补贴。”陈志鹏告诉记者,与粤港澳大湾区周边城市相比,江门工业用地价格处于低位,而且当地政府还按每平方米厂房返还5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让企业在项目启动初期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生产。
实际上,与厂房补贴相比,陈志鹏看更重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未来的发展空间。“该园区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新建专业化工园区,规划起点高,产业配套也很完善。如今,不少像芳源、道氏这样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重点企业都已经落户这里,未来有望与我们开展更多合作。”
此前,江门曾有几家企业的新增产能外溢。对此,一名业内人士认为,受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生产特点影响,部分企业可能会重点考虑用地、用水、用电等生产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江门可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利用台山核电站、西部县市用电优惠政策等利好因素,凸显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立足差异化竞争,不断加大对企业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新能源电池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高端产业人才的需求也很大。陈志鹏建议,江门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当务之急在于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并以此为基础搭建适合人才集聚的综合环境。“例如,高端研发人才可能不一定愿意来到这里工作。但作为制造基地,江门完全可以扬长避短,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住房等配套服务,吸引他们留下来,满足新能源企业在制造端的用工需求。”
作为非一线城市,江门对高端研发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是不少企业都面临的发展难题。而作为本土成长的新能源电池企业,芳源公司在研发领域的创新做法颇具参考意义。近年来,该公司大力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希望招揽更多高层次人才攻克新能源电池产业前沿难题。
“我们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新能源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依托这些平台与高层次人才进行合作,以更灵活的方式解决了不少科研难题。”芳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南方日报记者 董有逸)
转自:南方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