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辉煌一时的“江门制造”,站在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日前,《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印发,江门制造业被寄予厚望:在《规划》列出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全部20个产业都将江门作为布局城市,8个战略性产业将江门列为最高级别的“三星级”核心城市,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二。
作为省“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规划》由广东省政府印发,是“十四五”时期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性文件。在如此重磅的“施工图”中,赋予江门如此重要的定位,可谓振奋人心。
这意味着,江门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扎实的优势在省级层面上得到认可,同时广东对江门在未来全省制造业发展大局中担当的角色、发展的潜力和区域的价值,也有着更高的期待。
回望过去,江门的工业制造实力曾在全省引领一时,成绩显著。如今,立足已有的发展基础和优势,乘着“十四五”规划的东风,是时候更加自信地对“江门制造”进行价值重估了。
“三星”江门
珠三角,全球重要的制造基地,在这里,广深佛莞的制造业,实力强大,星光熠熠。
光环效应之下,江门的制造业在全省版图中处于什么位置,并不十分为人所知。《规划》的发布,让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江门制造。
根据《规划》,广东省在“十四五”期间将高起点谋划发展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多个未来产业。其中,全省有6座城市被列入全部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规划布局范围内(分别为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中山、江门),有6座城市被列入全部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布局范围内(分别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江门)。
也就是说,全省仅有4座城市被全部2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所“相中”,江门是其中之一,战略地位堪比广州、深圳、佛山等制造强市。
梳理这2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江门多次被提及。例如,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规划》提出,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江门等市为依托,打造万亿级5G产业集群;聚焦绿色石化产业,江门以珠江西岸新材料集聚区为重点,发展涂料及树脂、油墨、造纸化学品、塑料助剂、食品添加剂等产品;聚焦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江门以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为核心,着力发展生活用纸、办公、文化、新闻用纸、卷烟用纸、包装用纸、特种纸等产品……
根据布局的重要程度,《规划》还将产业集群区域布局城市分为“核心城市”“重点城市”和“一般城市”三个档次。在这个“含金量”更高的城市“星级榜单”上,8个产业将江门列为“三星级”的核心城市,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位列第二。
其中,智能家电、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和现代农业与食品4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均将江门列为核心城市布局。与周边地级市相比,佛山被5个支柱产业标注为核心城市,珠海、惠州分别被4个支柱产业标注为核心城市,东莞、中山则被3个支柱产业标注为核心城市。
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江门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该市共被4个新兴产业标注为核心城市,分别为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安全应急与环保。与周边地级市相比,佛山被5个新兴产业标注为核心城市,珠海被4个新兴产业标注为核心城市,东莞则被2个新兴产业标注为核心城市。
“低调”侨乡
8月11日,深交所,广东绿岛风空气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敲钟上市。这是今年以来该市第三家成功在A股上市的企业,意味着资本市场对“江门制造”实力的认可。
从资本市场到政府规划,“江门制造”受到的关注正在升温。但也有人在疑惑:珠三角城市强手如云,江门经济总量和制造业“堆头”并不占优,为何能被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全覆盖?
这,或许正是对“江门制造”的认知反差。事实上,作为广东老牌工业城市,江门制造业的发展有传承、有基础,更有潜力。
穿越百年,江门工业的传承有丰富的沉淀。
晚清时期,得中西交流及水运交通之利,江门就出现了近代工业萌芽。1913年,江门制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侨乡近代工业正式起航。
新中国成立以来,五邑地区工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江门造纸厂发展成为全国四大纸厂之一,亚洲最大的糖厂——江门甘蔗化工厂及江门造船厂、江门电化厂等一大批在全国乃至亚洲都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企业纷纷在江门河两岸矗立起来。
改革开放早期,江门工业经济继续迅猛发展。1978年,江门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广州、佛山,高居全省第三位;到了1983年,江门已形成了纺织、糖纸、食品、机械、建材、电子、化工等颇具竞争力的产业品牌,GDP一度位居全省第二。
审视当下,“江门制造”的基础仍然扎实。
如今,江门工业门类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技术)品牌。目前,全市拥有34个工业大类、142个工业中类、349个工业小类,产业链配套能力不可谓不强;工业产品种类繁多,遍及摩托车、空调、纸制品等,拥有1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产业基地。
在企业和产品品牌方面,李锦记、无限极、大长江、维达、嘉士利等在行业内具有很高知名度。其中,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是目前李锦记集团旗下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的摩托车产品年销量自2003年以来一直位居行业第一,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是中国卫生用纸行业产品最多、销售量最大的企业之一,海星游艇在中国60英尺以上中大型游艇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科杰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在3C产品触摸屏盖板玻璃相关业务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40%。
放眼未来,“江门制造”的发展潜力巨大。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向晓梅认为,《规划》提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其特点是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未来要做的是培优培强,把战略性支柱产业做成优势产业,带动全省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将它们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这恰恰是江门的机遇所在。《规划》提到的20个战略性产业均在江门布局,折射出广东对“江门制造”发展潜力的认可和期待。更进一步看,此番江门被8个产业列为核心城市,佛山、珠海分别被10个、8个产业列为核心城市。三个珠西城市占据了全省地级市的“前三”,释放了珠江西岸制造业战略地位提升的信号。
纵观珠江两岸的产业版图,“东强西弱”的产业现状历来是广东打造制造强省需要面对的课题。从这个意义来看,在珠江东西两岸协调发展的大局中,江门与佛山、珠海一起被《规划》赋予重任,透露出广东对于珠西制造业在“十四五”强势崛起的期待。
具有大湾区唯一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优势的江门,发展空间的挖掘、区域价值的释放,值得期待。
期待质变
银洲湖水道,亚太森博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箱又一箱纸品整齐而出,随后通过水道通江达海,走向世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过去,珠江东岸制造业的发展为广东成为“世界工厂”奠定有力的支撑;面向未来,西岸制造业的进一步崛起,将会使珠三角均衡发展的双翼扇动更加有力。这是时代赋予西岸的使命和课题,也是对域内城市的期待和厚望。
而江门,在珠西制造业的大棋局中,可以说是占住了位置,迎来了机遇,更呼唤变局。
近年来,江门深入推进“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形成了新材料、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新兴产业以及金属制品、家电、造纸和印刷、纺织服装、摩托车等传统优势产业协同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市五大新兴产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31.12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53.4%。
客观而言,对照先进地区以及“十四五”规划的要求,江门制造业的发展仍有不足,产业整体规模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科技资源供给不足、缺乏承接重大产业项目的高质量平台、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有待破解。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例,江门拥有该类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0多家,集聚了海信电子、世运电路、依利安达、崇达电路等一批龙头企业。但相较于发达地区,当前江门电子信息产业仍存在产业规模偏小、缺少重大项目、重制造轻研发等不足。
如何补足这些短板,《规划》事实上也指明了大的方向:继续做强做优战略性支柱产业,高起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从而推动全省产业链价值链迈向全球中高端,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当前,围绕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重点领域,江门结合本地产业特色,确定将新兴产业集群确定为重点培育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打造14条产业链。未来几年,该市将向企业提供40亿元的财政扶持资金、2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超5300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超19万名产业人才等资源要素。
由此,一条更加清晰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已然明确。围绕《规划》赋予的重任,江门将如何在重大项目、产业载体、创新驱动、强链补链等方面重点发力,为广东加快迈向制造强省贡献侨乡力量,让“江门制造”显现更高的价值?我们拭目以待。(南方日报记者 董有逸)
转自:南方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