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前沿,广东东莞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产业配套、综合成本等优势,吸引全球众多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包括雀巢、三星、安世半导体、陆逊梯卡等企业在内,先后有8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东莞"落地生根"。东莞这片湾区投资热土,以不到全国0.03%的土地,创造了全国近1%的GDP。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跨国公司领袖特别圆桌会议"上,东莞荣获"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奖",是此次圆桌会议上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面对当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历史机遇,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表示,东莞将围绕全市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五大领域,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终端、工业机器人、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电池、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产业,构建具有独特优势的开放型经济,引进培育跨国企业总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一批海内外高端创新资源要素,建设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内外循环链接地
数据显示,东莞目前已经与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全市外资企业超过1.2万家。外贸总额突破1.3万亿元,稳居全国城市前五位,跨境电商进出口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东莞还拥有国际港口东莞港和国家级的综合保税区,已经开通12个口岸。湾区快线班轮点对点、天天班对接周边港口,实现货物快速集散,并通过与东莞石龙中国国际铁路货运基地实行海铁联运,积极对接"一带一路"。从中国直达欧洲的中欧班列,其中两个起点就是在东莞的石龙和常平。
同时,东莞周边拥有广州、深圳、香港这三个世界级都市,背靠中国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近年来产品内销比例不断提升,未来五年外企出口产品转内销将超2.5万亿元。无论是向内实现国内大循环,还是向外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东莞都有得天独厚的双向优势。
"从世界工厂转变成先进制造业之都,东莞是中国开放型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我们在这里经营了二十多年,我对东莞的未来充满信心。"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连汉森表示。
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地
据统计,东莞目前共有63万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万多家,数量居全国第二,涌现出华为、OPPO、vivo等一大批知名企业,产业配套优势十分突出。为了积极把握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这一机遇,东莞正以发展总部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要抓手,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总部经济方面,为吸引更多优质跨国企业特别是企业总部进驻东莞,我们在中心城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了2.14平方公里的国际商务区,区内将有四条轨道线穿行而过,定位为东莞的市级CBD、城市前厅和未来经济新引擎,专门承接大企业的华南地区总部或大湾区总部。"肖亚非表示,东莞正加快建设几大战略平台,致力建设高质量载体、集聚高质量人口、培育高质量产业,以满足跨国公司投资项目的承载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东莞市投资促进局介绍,东莞将开展"高质量产业招商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划定约60平方公里土地规划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专门设立规模达5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并配套出台大力度的降低税费、融资增资、用电用地等优惠政策,助力到东莞投资的跨国企业切实找到布局中国、面向湾区的最佳切入点。
"政府为企业制定了多种优待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人事总监朴信勇表示:"这也让我们想一直在东莞发展下去。"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目前,东莞已经初步构建起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四大创新体系",是大湾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重要基地。东莞松山湖科学城被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全球第四台、中国首台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营,阿秒激光和南方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加快筹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经形成了800多人的科研团队,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也在加快建设之中。同时,还与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共建了33家新型研发机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预计2025年全市高企将超过8000家。
依托这些重大科研平台,海内外越来越多顶尖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纷纷来莞设立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据悉,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要素还将进一步在东莞加速聚集与融合。肖亚非表示,跨国企业布局东莞,不仅可以结合东莞的创新基础更好地开展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而且能依托东莞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强大的配套生产能力,将科技创新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
"东莞是聚集了很多外国人的全球化制造基地,与其它城市相比,有着更加发达的产业链。在东莞的我们,期待着企业的发展和东莞的美好未来。"东莞京滨汽车电喷装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鳥飼峰生表示。
此外,在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优质营商环境方面,东莞将紧紧抓住"一带一路"、RCEP、中欧自贸协定等开放机遇,争取在通关便利、监管制度、交易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降低企业投资贸易成本,吸引更多优秀企业落户东莞,在新发展格局下共享发展新机遇。(张顺鹏)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