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边是广阔无垠的大海,一边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这里的人曾说,“闽道更比蜀道难”。路,成为孤岛、穷乡对外交流的一道希望。
如今的八闽大地,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9.8万公里,100%建制村通等级路,托起900万乡亲稳稳的幸福:大山深处的孩子得以外出求学、偏僻乡村的老人可以及时就医、渔民的海产品远销海内外、骑行爱好者骑进了山野古道……一条条乡村“福”路正徐徐铺开。
修成一条路
修一条路,这看似“铺水泥”一蹴而就的事情,却面临诸多难题。
首先,钱从哪来?“馆宣线是福建长汀东部片区的主要干道,车流量较大,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路破弯多,扩改建初步预算约5600万元,而上级补助资金仅约2000万元,资金缺口约3600万元。”长汀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水生道出难题。
创新始于思路,思路决定出路。2023年,福建在全国首创“福路贷”融资品牌,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十四五”期间获银行授信300亿元,破解了农村公路筹融资难题。
“三明永安贡川先行先试,改变以往公路项目由县级国企为贷款主体的限制,以贡川镇国企为主体将沿线物流、配套设施开发等资源整合成资本注入公路项目中,并与古镇文旅、特色农业和库区移民后扶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一并策划立项,申请向农发行贷款,解决了公路项目还贷能力不足的问题。”贡川镇路长李锐涵介绍。
发展路衍经济,实现“以路建路”,长汀得到启发。“‘福路贷’利率低、年限长,没有增加县财政负担。”在王水生看来,除了普惠性,杠杆作用十分明显是“福路贷”的另一大特点。从经济层面来看,项目实施后,可享受上级农村公路以奖代补资金约3亿元,从社会层面来看,可有效激发调动村民、优秀乡贤等群体投身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情,吸引社会捐助、群众投工投劳,综合折算资金约1亿元,4亿元的融资贷款可撬动资金8至9亿元。
解决了钱的问题,项目审批如何尽早落地?以往,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要经过立项、政府采购、设计招标、方案设计、财政评审、施工招标到开工多个环节,因其手续办理审批环节多、跑腿多、材料多、耗时长,拖慢了项目进度。
转机出现在厦门率先全省推出简化年农村公路项目审批机制。“2021年起,厦门聚焦‘多规合一’,优化项目并联审批流程,简化事项办理手续等,如今农村公路项目审批办理时限压缩60%以上,其中施工许可压缩85%。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646公里,实现自然村公路100%硬化、建制村双车道通道率100%。”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任国岩说。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交科院集团首创的高模量超薄沥青罩面技术进一步降低了修路的成本、时间。“沥青厚度在1.5到2.5厘米之间,使用这项技术,3小时内就可通车。相较于传统方案,没有额外改造费用,不仅施工效率高,而且进一步降低了30%到45%的成本。”福建省交通科研院有限公司科研创新分院院长马子嵘说。
织就一张网
一条路,三分建,七分养。路修到了乡亲们的家门口,谁来管?怎么护?
福建的答案是以“路长+专管员”“线上+线下”模式,织就一张“巡查、反馈、协调、处置、督查”五位一体的“安全网”。
目前,福建全省路长共计1.5万余人,专管员3126名。每年夏季福建进入汛期,就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今年7月份,台风“格美”给福建山区带来强降雨。记者在三明永安市看到这样一幕:养护人员驾驶巡检车辆前往道路巡查。巡检车装载着轻量化巡查系统摄像头,接到巡查指令后,即按任务要求行驶在预定线路上。摄像头可快速精准识别公路图像、沿线设施等数据,并通过AI算法智能提取沿线病害数据。
巡查中,专管员发现永安上坪乡道损毁,立刻在智能手持终端上传路面险情事件提醒。同一时间,该终端给当地管养单位负责人李德金弹窗提醒该事件,李德金便冒雨带领工友赶往定位中的险情现场,第一时间清除道路溜方,处置完毕后将结果及时回传。
“智能手持终端是基层全方位动态监管农村公路路况的利器。自2019年投入使用后,相较于原来的纯人工巡检,节约了80%时间和人工投入,极大提升了公路管养效率。”李德金说。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中央智慧大脑”的指挥。走进福清市数字交通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正利用福清市农村公路智慧化管理监督平台开展养护调度,超大LED屏幕显示着农村公路管养实时信息。据了解,福清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全域农村公路资产数字化普查工作,建立了全域农村公路数字档案,并形成分析报告,对道路设施养护情况、增补情况提供科学分析建议,充实完善了“一路一档”数据信息,为精准养护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确保将有限的养护资金和养护力量精准投放,实现效益最大化。
借助“智慧平台”,建起“智慧档案”,开启“智能检测”,今年1月,福建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一路一档”信息化建设试点实施单位。
“未来,我们将按照‘利旧、整合、升级、扩展’的原则,搭建全省农村公路‘一路一档’数字化平台,预计2025年年底前,我省将初步建成与数字化应用场景相匹配的省级农村公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村公路管理效率,更好地为老百姓出行服务。”福建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农村公路处处长刘斌说。
盘活一片土
道路通,百业兴。农村公路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连着民心所向。
清晨6点,沙埔镇东陈村养殖户何文兴带着工人出海收海蛎,十多位撬海蛎的女工正在岸边的农家院等待。留给他们收、撬海蛎的时间只有4个小时。10时许,来自福清城区某知名酒家的采购经理带领工人把海蛎装上冷冻车。午饭时间,以海蛎为主打的各色美食将被送上餐桌。
“作为沙埔镇最偏远的乡村,只需1个多小时就能将鲜甜的海蛎从海上送到城区酒家,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何文兴说。
沙埔镇位于福清市,东、西、南三面环海,村民大多以渔业养殖为生。以往,东陈村出村的路还是一条路面破损严重的村道,养殖户们总是吐槽,“坑洼苦瓜路,海鲜变海臭”。
沙埔镇党委书记吴思义说,经过农村公路建设,像东陈村这样公路修到海边的村庄在镇里比比皆是,码头、养殖区都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10年前,沙埔镇只有零星几家小规模养殖企业,如今农业企业、水产深加工企业不断循着发达的交通网来到这里:赤礁村、太武村约4600亩滩涂接续出租,带来1.5亿多元租金收入;福建鲍天下水产有限公司、福建省海上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落地,预计带来1.57亿元的年产值收入……2021年以来,沙埔镇共招引企业234家,其中2023年新增企业55家,累计产生税收11.9亿元。
在泉州市,安溪县经兜村村主任孙开明也深谙“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面对年久失修、路面开裂的烂路,刚回到家乡的他白天抓建设,晚上开“夜谈会”,直到把“富民路”通到了每家每户。
如今走进经兜,可以漫步金黄灿烂的油菜花田,到荷香四溢的观光农场感受夏意满塘,到御果园采摘蔬果体验农乐……越来越多的沿线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现在,经兜村年旅游营业额超300万元,累计吸引客流近20万人次。”按孙开明的话讲,农村公路“串起了一路风光,活跃了一方经济。”
在宁德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超1万公里,沈海高速福安服务区出入口通车直达服务区后方溪尾镇,带动了周边民宿、餐饮、农业观光等产业,受益群众超万人。
在龙岩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超1.3万公里,1791个建制村全面通客车,村级物流节点全覆盖,月均代运邮递16万余件。
在三明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超1.35万公里,村建成老区苏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277公里,115个产业(企业)直接关联受益。
……
“两通工程”“农村客货邮”“交旅融合”……外通内联的农村交通网络在福建铺陈开来,让村民们得实惠、乡亲们绽笑颜。(记者 周义)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