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这里发展领“菌”产业的竞争力何在?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9-02





  建功新福建,八闽大地在行动。近日,由福建省委网信办指导,人民网福建频道发起“福建‘封面’系列融媒体调研行”活动,聚焦新福建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挖掘福建各地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故事。这一站,走进宁德市,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增长极’”开展调研。


  “我手上的就是古田银耳,大家看。”在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大桥镇,福建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天源生物”)员工正在直播带货,向网友们介绍当地自主培育的新品种——有机富硒本草银耳。


  有机富硒本草银耳出自天天源生物的温控智能化标准出菇房,此外,该公司还拥有新型银耳节能高效烘干设备、洁净削菇流水线等专业化生产设施。通过尖端技术革新和精细化系统管理,该公司已获得37项银耳种植与精深加工专利,在袋栽银耳工厂化栽培及精深加工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长期以来,野生银耳作为“来自大自然的奇珍”,生长条件简陋,容易受到感染,产量极少,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走进有机富硒本草银耳的温控智能标准化菇房,密集成排的银耳高耸林立,恒温、内循环、雾化、灯光等操作都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曾经“靠天吃饭”面临的难题得以迎刃而解。


  解决了银耳生长的难题,做好衍生产品的精深加工、销售推广也很关键。


  伴随食用菌市场的不断开拓,古田中心城区周边相继布局东区、西区和北区三个食用菌精深加工园区,入驻企业近300家,还打造了古田食用菌电商园。


  通过以银耳为代表的食用菌特色产业,古田县域经济发展得以不断被带动,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县域发展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数据显示,2023年,古田银耳产量达39.6万吨,占全球银耳产量的90%以上。


  一个小县城,可以做到银耳占据如此大的市场份额,背后靠什么支撑?


  “2019年起,古田县对菇房改造提升进行政策补助,如今,全县共有菇房约10万间,其中标准化菇房1万多间,每个乡镇都有现代化食用菌培育设施,还加强联动企业、菇农创新性地打造了‘光伏菇棚’,实现种菇、发电‘一地两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也让食用菌长势更好。”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赖淑芳说。


  在赖淑芳所说的10万间菇房中,用于种植银耳的菇房达4万间。除当地政府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广绿色生产的支持、引导,在银耳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病虫害防治、银耳产品深加工、营销等方面,古田县还以校地合作的方式引进了全链条专家团队,推动银耳品类走向丰富多样。


  古田县食用菌研发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张琪辉介绍,早在十年前,福建农林大学和地方政府就共同汇聚资金、人才等资源,建设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并依托该平台建设了福建省协同创新院食用菌(古田)分院、福建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大力推动人才培养、技术赋能步伐,共享食用菌研发成果。其中,福建农林大学派出专家团队20多人,为当地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至今,古田联合福建农林大学培育出银耳“绣银1号”“福银雪耳”“福银黄耳”等食用菌新产品5个,引进新品种3个,正着力打造提升区域特色的食用菌种质资源库。


  如今,主打“县域工厂化生产模式”的古田,已拥有集银耳菌种培育、工厂化种植、产品精深加工、银耳文化推广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基地,共有10大系列,120多种食用菌产品。


  2023年,古田县食用菌总产量92万吨,全产业链总产值255亿元,农民现金收入60%来自食用菌产业、农业人口中70%家庭从事食用菌产供销,“古田银耳”以147.32亿元居中国食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榜第二,“世界银耳看古田”的品牌效应逐渐形成。(李唯一 兰志飞)


  转自:人民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