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山海一体、生态优良、文化多元、非遗多彩,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文旅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发展文旅经济是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也是福建打造有福之地、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关键举措。
早在2001年,福建省便提出“从旅游大省迈向旅游强省”的目标,并制定了跨度达20年的《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多年来,福建省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立足富民强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重要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推动文旅经济快速发展。2023年,福建省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达到5.72亿人次、6981.08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18倍和23倍,文旅经济成为全省GDP占比达10%的支柱产业,成为全省“四大经济”之一。
立足新起点,福建省吹响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冲锋号,生态筑底、文化赋魂、山海偕行,文旅市场正活起来、火起来,“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的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文旅热潮的“福建版块”
身着马面裙、头顶“簪花围”,站在可饱览东、西塔的老屋天台上,来一张美美的打卡照。尽管假期刚过,但泉州古城里游客依然纷至沓来,显示出十足的人气。
作为新晋的“世遗之城”,泉州这座“宝藏城市”近两年来一跃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心头好。
“泉州古城在鲤城区,全区人口总共就差不多40万人,‘五一’期间光西街一条街的游客接待量就几乎等于全区的人口。”泉州市鲤城区文旅局副局长林菲说,今年春节期间,泉州古城更是涌进140万人。
据泉州市文旅局统计,今年“五一”假期,泉州市累计接待游客558.21万人次,同比增长82.51%;游客旅游总花费50.6亿元,同比增长达146.83%。
泉州木偶剧团团长洪世键对泉州文旅的变化感受强烈。“去年国庆开始,突然就火爆起来了。有人在烈日底下排了三个小时的队伍,就为了一张木偶戏的票。”洪世键说,今年春节期间,他们一天连演八场,仍然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为了让购票群众少排队,他们改为线上售票,没想到购票观众太多,把售票系统挤瘫痪了。
火爆的泉州,是近年来福建文旅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福建多地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福州三坊七巷景区接待游客约87万人次;厦门鼓浪屿景区客流量逼近最大承载量,累计接待游客21.8万人次;莆田妈祖诞辰民俗活动聚集众多人气,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福建省旅游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全省现有A级旅游景区502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1家12处,是全国第二个实现“市市有5A”的省份。此外,福建省还拥有世界遗产5处,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7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7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
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福建文旅热度正在稳步提升,今年泉州“簪花围”、平潭“蓝眼泪”等多个文旅IP先后火爆出圈,成为全国文旅热中不容忽视的“福建版块”。
一路山海一路歌
登上海岛制高点,目之所及一片蔚蓝。平缓的沙滩延伸进大海,石头厝散落在苍郁的丛林中。远处,跳跃的金光与渔帆的剪影交织成一幅动人的海岛画卷。
东山县是全国第六、福建第二大海岛县,自然资源禀赋优越。近年来,围绕建设全域生态旅游海岛,昔日风沙肆掠之地正用生态杠杆撬动产业崛起,探索广袤海洋的“另一种吃法”。
作为海岛最西端的小渔村,下西坑人世代以讨海为生,龙须菜养殖是为数不多的产业之一。由于夏季水温高不适宜养殖,渔民一年有半年赋闲在家,同时受制于生态要求,养殖面积无法扩增,产业遭遇瓶颈。
“我们所有资源都在海里,出路也在海里。”下西坑村党支部书记许桂喜说,依托村里的渔港码头、停车场,三年前,下西坑村开始美化村庄环境,还请来台湾团队为村里做景观设计,力求搭上海岛旅游的“快船”。
如今走进下西坑,整洁的村道边,渔民们用麻绳渔网串起浮筒,画上本地特色的章鱼和鲍鱼等。码头边的休闲渔排上,游客正等候体验海上捕鱼等项目。站在岸边远眺,落日余晖洒满海面,泛起层层金色涟漪。
过去“耕海牧渔”的村庄正走上“渔旅融合”道路。许桂喜说,如今下西坑村可实现养殖淡季顺接旅游旺季,家家户户在家门口就能创收增收。村里拥有3家海上餐厅、3个休闲旅游平台和5家民宿,高峰期年接待游客数量接近50万人。随着下西坑村从偏僻落后的海岛小渔村变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金牌旅游村,“海上动车站”旅游项目正加紧施工,国家一级渔港等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这片蔚蓝大海将洒满金光。
闽在海上,福在山中。全省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达99%,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88.7%,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5%,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森林覆盖率65.12%,已连续45年居全国首位……山海一体、生态优良的资源优势正成为福建文旅的重要吸引力。
发挥海的优势,厦门大力发展邮轮、游船、帆船游艇等海上经济,邮轮旅游已成为厦门文化旅游的重要名片;平潭持续扩大“蓝眼泪”效应,“追泪”经济成为福建第一大岛的新增长点;宁德霞浦深耕滩涂摄影产业,正着力打造“画本霞浦 千鲜之城”的国内外知名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
立足山区特色,龙岩古田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康养,环梅花山旅游持续推进;宁德周宁大力发展“凉经济”,让高海拔成为文旅新卖点;泉州安溪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可生产、可游玩的茶庄园蓬勃发展。
福建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立足山海“两条线”特点,福建省将念好新时代文旅“山海经”,以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抓手,推动山海、城乡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攥指成拳,着力解决文旅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
数字赋能激活文旅IP
福建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发源地。近年来,福建省持续发挥“数字福建”优势,创新数字赋能机制,做热做旺文旅市场。
作为世界遗产,土楼是福建最为知名的文化名片之一,其中仅龙岩永定区就有土楼23000多座,其中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
曾经的土楼依靠独特的外观,吸引了大量游客,但随着旅游市场发展,游客对土楼的互动性、体验性提出了更多需求。
在文化和旅游部牵头下,2020年,网络游戏《天涯明月刀》与永定土楼达成战略合作,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一体化沉浸式文旅体验。网络游戏数字IP内容与客家文化串联振成楼、环兴楼、振福楼三座客家土楼,以“三楼一线”为引,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让传统土楼潮起来、活起来。
“三楼”之一的环兴楼占地约5000平方米,拥有五百年历史,为了更好地展现土楼风情与客家文化,《天涯明月刀》选择环兴楼作为链接虚拟IP世界观与现实风土人情的触点,借助实体环兴楼与数字环兴楼打造全覆盖式文旅新体验。
在实体环兴楼中,游客们能够享受集沉浸式导游、互动式展览馆、角色扮演实景剧本杀于一体的沉浸式剧场,与来自永定当地艺术团的演员NPC一起经历两天一夜或三天两夜的剧情演绎。玩家可进入依托于《天涯明月刀》IP世界观的独特故事,剧本融入当地的特色非遗文化体验,在游玩体验中领略当地风土人情。
在数字环兴楼中,《天涯明月刀》通过场景复刻、奇遇剧情、运营活动等诸多手段,于游戏内重现环兴楼的风貌与客家习俗,让玩家能够深刻了解“衣冠南渡,不忘中原;幽谷千花,藏书万卷”的客家文化。
在数字IP加持下,永定土楼客流量实现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永定土楼游客人数高达466.14万人次,收入1.82亿元,其中土楼夜游游客数据占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今年1-3月,永定土楼群(福建客家土楼)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80%,旅游收入迈上新台阶。
福建省把数字文旅建设作为发展文旅经济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推动文旅服务提质,扩大文旅产品供给,促进文旅消费升级。福建省《关于推动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文旅数据资源网络在全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市级以上文化场馆和文艺院团实现100%覆盖,县级以上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实现100%覆盖,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监管实现100%覆盖。5G、元宇宙、虚拟现实、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旅场景中深化应用,培育100个智慧景区,创建10个以数字产业为主业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一批数字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打造一批全国智慧旅游示范村镇,全省数字文旅发展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文化铸魂旅游赋能
走进福州烟台山,一股浓郁的近代风情扑面而来。作为福州最早的“潮流集散地”,这里汇聚五口通商后的17国领事馆(办事处)、众多洋行、教堂、教会医院和教会学校。片区内文保建筑、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建筑191处,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近年来,烟台山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修缮、复原古建筑、复兴老街区的同时,融合现代商务、商业、生活、时尚的多功能性元素,既充分保留烟台山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又让艺术交流和美学空间相融合,城市历史和摩登现代相融合,成为福建首个艺文街区,实现文化价值向新型文旅商价值转变。
“我们将成熟商业模式与片区具体实际相结合,将潮流时尚与片区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的交融。”烟台山管委会副主任李晋告诉记者,烟台山突出“在地化”元素,创新“艺术+文化+潮流+商业”的全域体验业态,精准定位年轻群体。2023年,烟台山商业漫步街区累计客流量达1300万人次,销售额4.5亿元,成为游客打卡福州的必选项之一。
从福州三坊七巷、泉州中山路、漳州台湾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到湄洲妈祖、东山关帝、晋江草庵等多元民俗文化;从闽剧、南音、歌仔戏等传统艺术,到茶技艺、漆线雕、油纸伞等非遗技艺;从久远的昙石山、南岛语族、古闽越文化到近代以来的南洋侨厝、船政记忆、红色文物……福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且特色鲜明,通过文旅融合发展,独特的闽派“文化味”“烟火气”正吸引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体验感受。
——厦门持续推进鼓浪屿“全岛博物馆”计划,全岛近百栋历史风貌建筑、文物建筑开办成书店、展馆或家庭旅馆,设立钢琴、管风琴、唱片、故宫外国文物等特色文化展馆,为广大游客们提供了生动的现场教学和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
——龙岩长汀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红色小上海等文化优势,通过规划建设夜间经济集聚区,多维度、多层次激活长汀“夜经济”发展引擎。
——武夷山发挥双遗产地和世界乌龙茶、红茶发源地优势,把茶文化深度融入旅游吃、住、行、游、购、娱,深化茶旅、体旅、康旅融合,改造提升一批茶民宿、茶空间、茶餐厅,促进会展、康养、疗休养产业发展,“文旅茶融合打造消费新地标”入选全国城市旅游优秀案例。
“坚持‘文化铸魂、旅游赋能’,福建将大力培育景城共建、日夜共美、主客共享的业态场景,突出‘闽派’文化,推动文旅业态‘融’起来。”福建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说。
文旅拓展民企新空间
今年4月,2024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在泉州召开。期间举办的国潮艺术节上,福建方圆建设集团带来了自主研发的“太空舱”产品。这些形似胶囊的装配式建筑,全部由轻量化的环保材料组装,内部迷你厨房、智能温控系统等一应俱全,新奇的造型迎来众人驻足观望。
今年,得益于旅游市场活力迸发、假日消费持续升温,公司销售额年增长幅度超30%。”方圆建设集团董事长任剑锋说,近年来,以户外露营为主的新度假业态快速发展,帐篷营地、房车营地等多元化露营产品火热出圈。原本从事传统建筑业的方圆集团积极拥抱文旅经济,研发推出“太空舱”等产品,力求在“文旅+装配式”融合中找到新的增长优势。
在任剑锋看来,福建山海兼备的自然禀赋,不仅为露营经济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基础,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巨大市场机遇。目前,方圆建设集团已推出自有轻量化移动旅居空间、商业空间、娱乐空间和社区空间等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景区、民宿等场景,并落地菲律宾、澳大利亚等海外工厂,由于拼装简易、部署便捷,无论是山川湖泊还是城市边缘,都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为制造业大省,活跃的民营经济是福建一大特色。数据显示,福建省超1/3的A级旅游景区、超3/4的星级饭店是民营企业,民营旅行社占全省旅行社总量达99.3%,民营文化企业数占文化市场主体90%以上。在传统产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当下,如何培育文旅龙头企业、壮大文旅市场主体,引导文旅产业与传统制造业优势接轨、激发传统民企创新活力是重要课题。
在2024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来自泉州的民营企业安腾集团与永春县人民政府签约了十里桃源项目,总投资30亿元。
“泉州不仅仅是文化的富矿,更是创新和开放的前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华侨侨胞资源以及活力四射的民营经济,是我们的独特优势。”安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清水说,当前,企业正着力打造一条环泉州半小时、辐射22个世遗点的酒店路线,未来五年将继续投资建设至少10个独具特色生活方式的国际酒店,总投资超过20亿元。
聚焦供给侧,培育民营文旅经济新动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福建制造业民营企业看好文旅机遇、涉足文旅领域,加大文旅投资。
匹克是泉州知名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2023年,公司下属企业匹克国创与泉州市、区文旅部门合作,共同推出龙年生肖主题文创产品,迅速成为爆款。
“结合匹克已有的‘龙生九子’拖鞋创意,我们进行二创,融入泉州非遗等文化元素。”林菲介绍说,这一合作模式取得巨大成功,他们目前正策划蛇年生肖系列文创,多家泉州本土鞋服企业都向他们表达了合作意向。
据福建省文旅厅介绍,福建省将围绕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把民营文旅经济创新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引导民营文旅企业发扬“敢为人先、爱拼敢赢”精神,支持聚焦主业、深耕实业,创新开发一批展现“福建味”、体现世界级品质的文旅IP和产品,推动文旅民营企业走向更广阔舞台。
打造万亿级“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5月1日,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在南平武夷山市正式启动。作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的标志性项目,该条风景道全长251公里,途经南平武夷山市、建阳区的11个乡镇40个村,串联起古镇、古村、茶园、茶村等50余处“打卡点”。
武夷山市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条按照“国际标准、中国定位、武夷山特色”标准,将武夷山国家公园和“双世遗”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最精华的区域和节点,串联打造而成的风景道,充分展示了碧水丹山、林海竹乡、理学之邦等闽北优质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将让游客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在发展旅游业态的同时,促进“双世遗”保护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全力以赴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在2024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表示。
近年来,福建省相继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形势下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措施》等政策法规,促进文旅消费“10条”、释放消费潜力“27条”等激励政策,“1+N”惠民惠企政策包等优惠措施,大力激活文旅活力。
立足新起点,为做好文旅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2023年,福建提出以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核心,打响“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品牌的系统措施。福建省计划通过打造5个世界遗产地的文旅集聚区,构建蓝色海丝、绿色休闲、红色文化3条特色文化旅游带,建设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7个文旅线路,推动文旅资源串点连线、串珠成链。
作为“海丝起点”,拓展国际文旅市场是福建省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题中应有之义。
福建省将通过省市联动,实施特色IP塑造工程,立足福建茶、泉州古城等5个世界级文旅资源,“一市一品、一品一策、一策一业、一业一龙头”塑造品牌,合力锻造福建味浓、国际范足的文旅IP。
根据目标设置,预计到2026年,福建省将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数7.3亿人次以上;接待入境旅游人数500万人次以上,旅游外汇收入60亿美元以上;文旅经济实现增加值达6500亿元。
“福建发展文旅经济优势突出、底蕴深厚,拥有巨大的潜力机遇,其势已成、其兴可待。”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表示,福建将持续做好人气“聚合”、产业“融合”、资源“整合”,强化一把手“抓文旅经济”意识,奏好文旅经济“大合唱”,推动全省文旅经济繁荣发展,打造“常来常往、常来常想、常来常新”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记者邰晓安 吴剑锋 颜之宏)
转自:新华每日电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