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推进物流网络体系建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1-21





  日前,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组织开展并全面完成了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第一批入围城市(群)2022年绩效评价工作,福建省的厦福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再获9.17亿元中央奖补资金。


  作为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群),福建发挥沿江面海、港通天下优势,坚持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高质量实施厦福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程,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基本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一群九组团”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即海峡西岸物流枢纽集群,厦门前场—海沧水铁联运组团、福州罗源湾—现代物流城水铁公联运组团、泉州泉港—惠安水铁联运组团等九个组团。


  “我们立足福建的区位优势,通过加强海铁联运、公铁联运、陆空联运重大枢纽、集疏运公路铁路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力争实现‘海丝’‘陆丝’无缝衔接、两岸海空联运的对台物流新枢纽新通道。”福建省交通运输厅补链强链专班负责人黄荣介绍,“我们计划推进实施一批港口泊位、机场等重大交通枢纽以及铁路干线、高速公路等通道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其中,重点建设福州港后方集疏运铁路、厦门翔安机场基地货运站、泉州海丝综合服务物流园等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投资超240亿元。”


  夯实基础 强化设施装备“硬联通”


  1月3日,记者在福州港城大道(丹贵公路一期)项目现场看到,压路机、装载机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正在对敖江特大桥的桩基钻孔、钢筋捆绑捆扎、桥墩桥梁的承台等施工工作,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该项目连接福州市区、丹阳片区、连江城区和可门港区,是福州现代物流城“一铁两公”交通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全方位服务福州现代物流城的集疏运体系。


  “在中央补链强链资金的支持下,我们加快实施进度,完成了多个重要施工节点。目前,贵安敖江特大桥下部结构、路基工程主线土石方工程已完成施工,贵安隧道年底有望实现隧道贯通。”该项目负责人黄清说。


  马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套人马、两个办法、三项机制”,福建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坚持一体化协同推进。福建建立了以省政府分管领导任总召集人,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同志任召集人,相关省直单位和地市政府负责同志为协调机制成员的省级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并成立了补链强链工作专班。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厦福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管理办法》和《厦福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奖补资金管理细则》。厦门、福州、泉州三市分别建立市政府领导牵头负责,市交通运输、财政、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及主要企业共同参与的市级推进工作机制,制定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并安排专人负责推进相关工作。


  厦门、福州、泉州作为首批入选的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三地紧紧围绕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双区”建设,以“通”促“融”,坚持强枢纽、畅网络、兴产业、优机制、保安全,完善区域物流集散体系,提升对台物流中转能力,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带动海峡两岸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3年,厦福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145.3亿元,累计新增改造枢纽面积163万平方米、集疏运公路铁路217公里、更新设备135台/套。


  畅通网络 优化规则服务“软联通”


  如果说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是实现综合货运枢纽高效运转的动力引擎,那么规则服务的“软联通”就是使之加速运转的“润滑剂”。


  2023年12月6日,随着一声汽笛鸣响,厦门前场铁路大型货场一列中欧班列缓缓驶出站台,满载着服装、鞋、轮胎等产品,驶向俄罗斯莫斯科,这是从前场站正式始发的首趟中欧班列,标志着厦门前场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同步启用。


  厦门前场多式联运监管中心集货物报关、查验、装卸、堆存、装车、发运等于一体,今后,中欧班列(厦门)将在此实现“一次性货物集结、一次性海关查验、一次性放行”,进一步提高货物通关效率和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2023年12月29日,中欧班列(厦门)2标箱采取“铁路快速通关”监管模式办理通关手续。这是福建省中欧班列出口货物首次通过“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出境,标志着这项新政在福建省正式落地。“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实施后,海关、铁路、运营企业实现数据互通,简化了中欧班列货物监管手续,有效提高了中欧班列境内段铁路进出口货物转关运输通行效率和通关便利化。


  同时,福建依托福建省港口集团等龙头企业推进江阴、海沧、罗屿等重点港区专业化规模化开发,加快沿海重点港区港后铁路建设,让铁路直接进港区、上码头,促进“海丝”“陆丝”无缝衔接。重点打造“厦门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福州“智慧港云平台”、泉州“多式联运智能应用平台V2.0”等项目,加快多式联运信息互联共享,加强港铁数据综合应用、陆空信息互联互认。


  此外,福建还积极探路多式联运智能应用平台建设,实现多式联运“一单制”运单、多式联运单证数字物权等功能,助力发挥“海丝”和“陆丝”无缝衔接的枢纽优势。2023年,福建培育辽宁—厦门等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线路7条,厦门市成功实现了基于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单物权凭证功能的金融服务,持续推进“一单制管理、一站式跟踪、一票制结算”的多式联运“一单制”模式运行,避免了繁琐的换单手续,也解决了运输数据共享的问题,提高物流时效性、降低了社会供应链成本。


  创新引领 带动协同合作新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厦福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成效多点开花:“丝路海运”联盟成员增至317家,命名航线增至116条,覆盖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131座港口,“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被纳入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2023年,完成对台货物吞吐量1865万吨;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约16.4万标箱、同比增长46.3%,完成水水中转、海铁联运省外大宗货物2926万吨、同比增长34%。创新“散改集”海铁联运新模式,完成运输12.4万标箱。2023年厦福泉三市累计开行中欧班列136列、14694标箱,较2022年分别增长了10.57%、21.50%;其中中欧(厦门)班列开行量突破100列。


  物流强、产业兴。厦福泉三市依托交通物流走廊建设,有效串联经济产业连廊开发。以综合货运补链强链为抓手,大力发展临港、临空、临站经济,形成了厦门前场物流园、福州现代物流城、泉州中国物流城等多个大型枢纽经济区和物流集聚区,以物流集聚促进产业发展。


  2023年厦福泉三市枢纽经济年上缴利税超1000亿元。通过从管理到服务、从行业到产业的转变,实现了打通运输链、服务产业链、保障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目标,有力支撑了福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补齐短板,做大做强,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通过构建厦福泉三地多点协同、干支衔接的物流网络体系,畅通厦福泉沿海走廊、闽台互联走廊两条交通经济走廊,推进闽台海上航线、‘丝路海运’和中欧班列有效对接,提升运输服务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强化供应链和物流链。”黄荣说,“我们计划通过补链强链工作,建成多式联运设施高效衔接、运输服务一体专业、运营机制创新协同、综合效益成效显著的厦福泉综合货运枢纽体系,给予‘双区’建设坚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记者:王有哲 陈勤思 通讯员:池丽辉)


  转自:中国水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