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品卖全球,全球买闽货”的图景如何实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2-04





  3日,第二届福品博览会在福州落幕。经过两年实践探索,福博会逐渐明确了“‘全闽乐购’活动的集中展示平台,传播‘福’文化、扩大福品营销的重要载体”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如何在本届展会上呈现?何以实现“福品卖全球,全球买闽货”?


  八闽风物,推陈出新


  恰逢周末,前往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的市民络绎不绝。


  “这届规模明显比上届大,能逛的东西更多了。”市民陈女士拖着行李箱来福博会采购。从芳香四溢的茉莉花茶,到鲜味十足的海鲜干货,再到别出心裁的漆艺装饰,都在她的购买清单里。“在家门口就能把福建特产一网打尽,还能货比三家,挑最中意的,再配上现场才能享受的支付优惠,超值。”陈女士说,除了自己用的,其中还有不少是外地朋友委托她代购的产品。


  今年,我省开始实施加快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竹产业拔节生长,竹消费也呈方兴未艾之势。在南平竹生活馆的展点,“竹键盘”“竹餐盘”“竹地板”等多种竹制品颇受好评。现场工作人员刘莉介绍,这些原本主要出口欧美国家的产品,也正赢得越来越多国内消费者的青睐。


  让优质福品有处可寻、“福”文化有迹可循。本届福博会设置“十福”展区。除涵盖福茶生活、福见商旅、福农优品、福贸名品、福潮国风、福家福居、福汽满满的综合展区外,还配套了第4届中国预制菜产业博览会、2023中国福建漆艺博览会、中国(福建)国际烘焙休闲食品博览会等三大专业子展。


  一瓶来自宁夏的蜂蜜水,则拓展着新时代“福品”的内涵。


  “这瓶蜂蜜水,水来自六盘山,瓶口处的旋钮内装的是来自宁夏泾源县的蜂蜜,喝时转动旋钮,蜂蜜和水融合,入口清甜甘洌,在福建特别受欢迎。”在宁夏特产展台,操着福建口音的许小扁耐心地给参观者介绍,该展位的产品包括蜂蜜、木耳、黄花菜等原生态农产品全部来自宁夏,但其生产企业,却是福建人在宁夏投资创办的宁夏真好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随着宁夏工厂产能扩大,今后产品将向福建全省及省外拓展。


  福品出闽,纵意多元


  一个规模更大、更专业的展会,吸引的不仅是市民关注,更有来自各地的采购商。


  虽然刚在不久前落幕的秋季广交会上收获了数千万美元的订单,知名小家电制造品牌灿坤依然看重此次福博会的平台,亮相福贸名品展区。


  将暂时脱下的外套挂入护理机中,15~20分钟之后,即可恢复平整外表。展会现场,灿坤带来的一款具有烘衣、杀菌、除皱、柔顺、清新五位一体功能的智能衣物护理机吸引了不少关注。今年11月起,在山姆会员商店遍布全国的40多家门店中都可以买到这款产品。


  “此前,我们的习惯是将欧美市场上已经成熟的产品引入国内;如今,让新产品率先进入巨大的国内市场,正在成为灿坤的新路径。”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监张文裕表示。


  全自动咖啡机、泡面伴侣、煮蛋器、空气炸锅等,灿坤此次带来的都是专门针对国内市场研发的产品。张文裕表示,尽管国内市场的拓展并不轻松,但这条路灿坤会坚持走下去,“先让大家看得见”。几天下来,已有不少采购商对他们的产品表现出兴趣。


  在东莞市团餐与配送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子坚看来,福建食品加工业发达、产业底蕴深厚,美食也丰富,发展预制菜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而团餐是预制菜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此番他带来了近20名采购商,希望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


  “这个物资丰富的时代,必须挖掘特色产品才能赢得市场。”认真逛完预制菜展区,朱子坚觉得机会不少。“如果能将肉燕鱼丸引进高校的美食档口,生意肯定火爆。东莞台商不少,闽南的海蛎煎等小吃和台湾口味更接近,应该也有市场。”


  这样的成功合作已有先例。


  来自福州的“尚干”品牌小吃是第二次参加福博会了。作为福建老字号品牌,“尚干”展点上陈列了多款小吃。工作人员刘昌锋介绍,“尚干”品牌正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近期,清华大学的食堂就引入了“尚干”的小吃,学生不必来福州就能吃到地道的“尚干”味。


  澳门新大陆全球跨境电商常务副总经理邹昶华表示,澳门市场已经相对成熟,需要更多有创意的产品。福博会这样的平台,有利于采购商在短时间内高效了解产品。澳门是连接中国内地和葡语国家的经贸平台、服务平台、人文交流平台。公司后续计划与此番对接的福建企业保持联系,福建企业完全可以以澳门为桥头堡,更好进入国际市场。


  福博会期间,中国酒业协会与省贸易促进中心共同签署“福酒”出省战略合作协议,助力“福酒”发展;2023电商主播大赛总决赛举行,举办系列“福品”及全国好物直播营销活动,以“直播+”为实体经济注入活水……“福品卖全球,全球买闽货”的图景,日渐清晰。


  转自:东南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