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一:时间点确定了
这次,总局又确定了一个时间点,即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目标时间点,其中就大家关心的几个重要话题都列入了其中。
2025年,我们要实现——
1、广电5G网络的建设成果;
2、智慧广电的建设成果;
3、广播电视行业形成一条更加完整的新型产业链。
发展目标中并没有提全国一网整合,毕竟按照【2016】4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整合发展意见》,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作为网络整合实施主体,到“十三五”末期,基本完成全国网络整合,组建由中国广电控股主导、各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共同参股、按母子公司制管理的全国性股份公司,实现全国一张网,建立全国统一运营管理体系。
而实现全国一网整合的这个时间点便是在2020年,目前2019已经过半,DVBCN也看到各位广电人无比的焦虑,目前我们需要的还是顶层给出的解决方案,根据推测,可能本月甚至BIRTV大会期间会有一些新的消息出现。
今年年内其实关于有线电视行业整合工作已经出现了一些端倪:
2月15日,由中宣部牵头成立的网络整合发展领导小组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中,审议了《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实施方案》,目前该方案还未发出;
3月21日,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和中信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要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融合发展的目标;
4月11日,中国广电牵头的七家子公司实现与新疆广电网络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普遍猜测这已经在开启了“全国一网整合”的前期意向合作安排,毕竟有线电视网络系统仍是呈“割据”状态,各地发展情况不同、资源配置不平衡,且有十家省网或相关公司为上市企业,统一协调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另外,部分省网还未实现全省范围的“一网整合”;具体的工作还是需要慢慢推进;
7月17日,广电总局与中国广电及19家省网开展了座谈调研,放出的内容中已经明确了关于推动“全国一网”整合、广电系统内改革创新等话题;
此外,广电总局领导在今年上半年前前后后的一些会议中仍在进行关于整合工作的动员,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要点二:再提新的广播电视收视综合评价系统建设问题
在“加速升级新型产业体系——推动内容产业健康繁荣”的意见中,文件提出了“加强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建设和数据发布应用”。
去年曾经爆出了某热点事件,成为了一时间特别火爆的话题,将收视问题引向了全民讨论的层面。随后,在网络视听领域,几家大平台都开始将前台播放改为了全新的热度计算方式。
总局在2018年起就组织了十余家单位完成涵盖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的千万级样本规模收视调查技术实验,据当时爆出的信息,新的系统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技术支持,可以实现实时处理精准到户,既可以反映热门节目、黄金时段的收视情况,又可以精准捕捉小众节目、边缘时段的收视特征;
新系统在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呈现等各环节无缝衔接,全流程自动化、封闭化处理,可有效防范人为操纵。
去年年底(约为12月27日),总局正式对外表示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基本建成并开通试运行。
因此,今年起需要的是将这一系统进行持续化的落地应用。
要点三:广电网络提质升级一揽子任务
此处,广电总局可谓是把有线电视行业关心的所有重要话题工作都提了个遍。
除了广电5G、全国一网整合、媒体融合等关键点外,“移动通讯运营”这个点可谓是最大的爆点了。
广电网络(主要是有线电视行业)目前主要的业务可分为三大块:
1、视频业务——电视直播与视频点播;
2、电信业务——有线网络宽带;
3、增值服务——范围比较广,包括有面向B端的政企业务(如企业云),还有一些可面向C端的便民服务(如广电线上银行)。
在5G网络到来的趋势下,广电有线宽带业务将受到巨大的冲击,未来电信运营商会将有线与移动无线的双重业务持续优化,广电的有线宽带本身就是为了给视频业务留住用户的,在IPTV、OTT及移动网络视频的共同挤压下,广电未来不寻找全新的转型必定会慢慢消弭。
在中国广电拿到5G商用牌照后,大家都在猜测广电网络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各方技术人士多有提出建立新型融合网的目标,中国广电相关人士就表示,未来要建立“有线+5G移动无线”的融合网络,广电总局也在相关会议中确定了要建立新型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实现与移动互联的交互。
本次将“移动通讯运营”写入意见,算是确定了未来的广电5G建设目标,“让电视大屏用户充分享受通信红利”直接指向了我们新广电的目标。
其他的多屏互动、数字化、智能化等都已经算是比较熟悉的老话题了,不再详细说明。
要点四:广播电视的4K/8K超高清
在“加快服务能力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中,继续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IPv6、5G、VR、AR等一批新技术在广播电视的应用加以说明。
此外,又强调了4K/8K超高清电视的采集制作、集成播出、互动分发、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等系统建设。
从去年国庆日央视4K频道的正式开播,各地都在积极推进超高清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我国在超高清的落地上进入了加快推进的阶段。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方联合印发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中,明确了按照“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
根据计划,到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要超过4万亿元,4K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8K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从春晚、“两会”到之后要进行的国庆日庆典等,5G+4K+VR/AR直播正在验证这些新技术的落地试验性能。
由于5G可实现对大带宽网络的传输,因此4K/8K超高清配合VR/AR等技术及设备的传输将得以真正的实现。
要点五:网络视听内容监控加强
网络视听行业实际上自2017年加大监管力度后,一度出现了平台自制内容减少的迹象,2018年政策还在收紧,对于OTT、IPTV等平台的新监管政策早已经有风声透露。
目前,总局持续在出台一些重视导向问题的相关通知、文件等,继总局强调将IPTV等加强监管后,有多地省局已经开展了一些IPTV的监察工作。
预计今年后半年,对于网络视听领域还将进行持续性的强化监管工作,并且涉及的部门不会是只有总局一方,相关更多政策可能会慢慢公布。
要点六:产业布局优化——建立试点区域
国家层面上一直在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工作。
广播电视层面上更需要跟上节奏,国家正在继续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将会以更强大、更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这里提出了要进行产业发展先导区(示范区)的建设,辐射带动发展。
“探索打造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采集制作播出分发、智能网络传输、智能终端接收、提供高新视听节目和融合服务的全产业链高新视听产业示范基地(园区)。”
——新视听产业基地有建设多例,这会是未来产业方面的新机会。
“提升品牌展会的市场影响力”“扩大广播电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也是目前持续进行的推广工作,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要点七:进一步研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广播电视肩负着“喉舌”的重要使命,但在技术、人才、内容方面,我们还是需要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
这里也提出了“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领域可实现民营企业的参与。
“巩固广播电视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成果”,这不必多言,总局开始整治了一批地方电视台的广告违规现象,惩治力度也在加大。
要点八:新的全国性有线电视网络股份公司即将出现
“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意见中有很多猛料。
“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培育大型专业化主体,打造规模化的旗舰企业,形成龙头效应和集聚效应。”这里面应该也是在强化全国一网整合主体的地位。
“加快推进融合新媒体资源整合,打造拥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媒体融合集团。”估计在地方上将出现更强大的融合媒体集团。
“推进国有广播电视企业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已经有了十家省网上市企业,这是要支持更多的省网实现股制改造?
呈上,“在允许社会资本进入的领域,支持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资源整合和交叉持股,探索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并未作出详细的说明指向,是否是有线省网与广电传媒集团都包含在内不确定。
“支持已上市企业做强做大,鼓励上市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积极稳妥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着力打造综合性产业集团。”这样一来,几大实力雄厚的传媒集团将会更加壮大力量;有线省网方面,跨区域的业务合作先前已有,跨区域整合合作探讨还在继续摸索中。
“加快组建全国性有线电视网络股份公司”,这是个重磅消息,中国广电本身是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而组建的,这是否会是个新公司目前不太明确。
要点九:广电更广泛与金融对接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组建广电专业团队,搭建广电专业孵化平台”,这里已明确了“鼓励广电企业主动对接金融市场,有针对性地在各类资本市场融资,加强与银行、基金、保险、担保、融资租赁等机构合作,解决资金需求。”
“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企业整合优质经营资源上市融资”。
未来看来,广电上市企业会更多,与“要点八”内容结合,未来可能会催生出强大的广电资本力量。
“加大对小微企业高成长性初创项目的融资支持”,对小微企业也有关怀政策。
要点十:政策支撑遍地开花
政策上主要是为了保证以上的工作有序规范进行,在几大常规方面给出了一些意见。
1、加强组织领导;
2、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
3、争取政府购买服务支持;
4、建立完善产业项目库;
5、强化人才保障;
6、完善统计支撑(加强产业统计体系建设,建立产业数据发布制度)。(张晓宝)
转自:C114通信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