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国家标准将进入起草阶段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4-19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餐饮供应链峰会”上获悉,2020年我国餐饮市场全年收入将超过5万亿元,餐饮行业竞争正迈入下半场,供应链之争成为核心。全品类供应链平台正在攻城略地,细分供应链服务商加速扩张。2018年餐饮投资项目半数投向餐饮供应链服务商,不少投资机构表示,2019年投资方向聚焦于餐饮供应链。


  不过,餐饮供应链整合难度仍大,冷链物流也是突出短板,第三方企业往往无法满足要求,餐饮企业和供应链企业自建冷链物流体系耗时耗钱,管理风险大。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将加强推进《餐饮冷链物流服务规范》行业标准的推广,与此同时,《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也将进入编制起草阶段。


  餐饮供应链成投资热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内容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餐饮供应链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餐饮市场全年收入达到42716亿元,同比增长7.7%,持续领跑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2%。到2020年,全国餐饮收入预计将超过5万亿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表示,随着消费者餐饮需求的多元化,以及互联网、资本浪潮、技术革命、共享经济的不断赋能,我国餐饮消费场景呈现出餐饮零售化、零售餐饮化、餐饮食品化、食品餐饮化、快餐正餐化、正餐快餐化等多种新的特点,餐饮行业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


  崔忠付还表示,虽然餐饮市场总量很大、前景广阔,但是行业整体呈现出高度分散、企业规模偏小的特征,这与我国餐饮供应链模式和管理水平滞后有很大关系。


  浙江味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采购总监李金奎也认为,很多餐饮企业或餐饮品牌未能快速实现全国化布局的主要原因,在于没形成很强的供应链体系。


  “2018年餐饮供应链市场迎来爆发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表示,团餐成为成长最快的餐饮业态,快餐在中央厨房和供应链支持下不断提高,在线外卖市场保持快速发展,新餐饮成为行业创新的主要驱动力,餐饮供应链无疑成为“香饽饽”。


  这一点从餐饮行业资本投向上也可以印证。《报告》指出,据统计,从披露的投资案例来看,2018年,餐饮供应与服务商领域案例数最多,占到了32%。从披露的投资金额来看,餐饮供应与服务商领域金额达1444.2亿元,占到了49.9%。很多投资机构明确表示,2019年投资方向不看重餐饮品牌,只聚焦于餐饮供应链。


  “国内餐饮供应链正从无序化走向有序化,整体水平取得一定提升。”崔忠付指出,各级政府加强了对餐饮门店、外卖的监管力度,制定出台了食材物流等多环节的标准,给餐饮供应链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专业第三方的餐饮供应链服务商开始出现,给传统的餐饮供应市场打开新的想象空间;大型餐饮中央厨房增多,可实现食材的集中采购、加工和配送,一些企业逐渐形成供应链思维。


  冷链物流等多个痛点仍存


  2018年,包括商务部、工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内的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明确在若干关系国计民生和消费升级的重点产业,推动形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供需匹配、优质高效的产业供应链体系。餐饮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供应链的重要性。《报告》显示,75%的餐饮企业都开展过供应链体系管理建设。


  面对万亿级餐饮消费大市场,以美菜、蜀海、美团快驴为代表的全品类供应链平台正在攻城略地,以信良记、冻品在线、宋小菜为代表的细分供应链服务商都在加速扩张。“当前餐饮供应链上半场的争夺才刚刚拉开帷幕。”崔忠付说。


  然而,目前餐饮供应链仍存在一些痛点。崔忠付指出,大部分餐企供应链理念落后。完善的餐饮供应链是以餐饮企业为核心,与原料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消费者等节点组成的高效网状链。目前绝大部分餐饮企业仍然缺乏将几方面因素统筹兼顾的眼光、能力和人才,几者之间彼此割裂、各自为战。


  此外,食材品类多、非标性强、产地分散,供应链整合难度大。很难有一家供应链平台做到全品类、全链条的整合。“连锁餐饮门店分布在全国各地,生鲜食材的跨区域分拨配送,对于冷链物流网络和运营能力是极大考验。第三方企业往往无法满足要求,餐饮企业和供应链企业自建冷链物流体系耗时耗钱,管理风险非常大。”崔忠付说。


  饿了么新零售新餐饮供应链平台负责人陈骐认为,中国冷链物流能力和西方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不论是成本、整个链条的控制还是标准化方面都有待提高。


  “很多时候物流能到哪里,冷链物流能到哪里,就意味着商品能销售到哪里。”晶链通智慧温控供应链管理云平台副总裁毛莉说。她还指出,数字化对物流提出巨大挑战,要做到全过程追溯,通过平台解决冷链全流程监管问题。


  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全国物流总监杨望明指出,随着客户对产品口味要求越来越高,要把原来的冻品冷藏化,产品保质期从原来的一年缩短到现在的十天、半个月,对应的设备和物流车辆都要进行技术变革。


  协同、标准、数据成三大关键


  在业内人士看来,餐饮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餐饮信息化升级必然会带来上下游供应链的整合和优化。协同、标准统一、数据的信息化运用成为关键。


  蜀海(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龚力表示,随着餐饮消费场景多元化,要真正把田间和餐桌连接起来,让整个供应链为行业提供价值,需要在成本、效率、质量、安全等方面把服务做强做好。其中,供应链很大一部分是在物流环节上,要实现保鲜、安全、品质保障,需要借助信息化、自动化技术。


  “整个供应链体系,包括餐饮的运营数字化越来越关键。要把行业数据连接起来,从客户订单到整个供应商订单串联起来,和门店运营的数据打通,做一些智能要货和补货。”龚力说。


  “作为供应链的物流供应商,需要不断地优化流程,降低成本。”北京快行线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培军说,未来需要加强与客户的协同,包括数据协同、订单协同,以及公司内部操作环节、运营环节的协同。


  此外,据了解,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2019年将加强推进《餐饮冷链物流服务规范》行业标准的推广,与此同时,《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也即将进入编制起草阶段。


  “未来餐饮供应链发展将呈现一些新趋势。”崔忠付指出,餐饮企业会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升级门店订单、采购、物流,乃至产品研发、质量控制、食品安全体系之间的协同、协作能力。食材供应链企业明确定位,实现差异化竞争。服务细分客户群体和聚焦单品供应链,也有可能成为独角兽。


  对于食材供应链企业而言,一方面,会向上游延伸做好食材产地预冷、分级和标准化,通过自建核心冷链物流体系和第三方冷链物流相结合的方式,快速搭建省、市、乡、镇多层级食材配送网络。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系统和数据对接,通过新技术手段驱动食材流通链条的缩短。另一方面,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完善供应链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同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深度融合发展,持续优化供应链资金流。(记者 班娟娟)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