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攻坚行动,让农业更绿、农村更美——解读《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
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这意味我国全面对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开展攻坚。如何推动农业更绿色、农村更美丽?记者8日采访了两部门的有关负责人。
目标更明确,到2020年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介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量大面广、基础薄弱,是一项长期任务。攻坚战聚焦重点目标任务,坚持优先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环境问题。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
具体内容为:“一保”,即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农村饮水安全更有保障;“两治”,即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三减”,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四提升”,即提升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超标水体水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村居民参与度。
他说,围绕这几个目标,行动计划明确了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提升农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等5方面的主要任务。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农村处负责人表示,我国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开展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各地要根据环境质量、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采用适用的治理技术,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
农业更绿色,推动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防治农业污染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李波介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农药利用率为38.8%,化肥农药零增长提前三年实现。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农村能源和有机肥为主要方向的资源化利用产业日益壮大。秸秆农用为主、多元发展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农膜回收体系和能力不断加强。
他说,下一步要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他表示,着力推进种植业污染防控。通过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措施,加快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力度,稳定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统筹推进品种节水、结构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和制度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要推进养殖布局优化和清洁生产,引导生猪生产向粮食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同时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深入推进秸秆、农膜资源化。聚焦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燃料化“三大利用方向”,扩大秸秆综合利用试点范围,深入实施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整县推进秸秆处理利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加快培育秸秆收储运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秸秆收储运专业化水平。同时,要推动出台农膜回收管理办法。探索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试点,地膜回收责任由使用者转到生产者,农民由买产品转为买服务,推动将地膜回收与地膜使用成本联动。
农村更美丽,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
苏克敬说,农村饮水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获得感,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滞后,迫切需要加大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
为此,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具体任务包括加快农村饮用水水源调查评估和保护区划定,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对水质不达标的水源,采取水源更换、集中供水、污染治理等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李波介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行动计划聚焦当前影响农业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保障农村污染治理设施长效运行等内容作为攻坚任务,细化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的工作目标,提出了明确的整治措施。
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
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记者 高敬)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