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多位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取向不变的积极财政政策,赤字率可能仍维持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也是2018年的财政工作重点之一。
财政政策有望保持相对宽松
近几年,我国财政赤字率呈现走高的趋势,2014、2015、2016年赤字率分别为2.1%、2.6%以及3%。2017年,我国财政赤字率继续维持3%。《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央财政赤字155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赤字率为3%。
多位专家认为,2018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基本方向已经确定,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来支持减贫和环境保护。这意味着,2018年可能延续3%这一赤字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认为,3%这个底一定要守住,2017年是这样做的,在2018年以及更长远的一段时间可能都这样做。
此外,多个机构预计2018年财政赤字率将维持在3%。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18年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建议把GDP增长预期调控目标确定在6.5%左右,建议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全国赤字率控制在3%左右。
中金公司宏观团队认为,财政政策有望保持相对宽松,政策重点可能会进一步转向改善收入分配和盘活“存量资金”。我们预计2018年财政赤字将维持在3%。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此前表示,2018年应当延续中国财政政策的积极定位,不过过快增长的广义财政赤字率应当成为财政政策调整的核心关注点,2018年名义财政赤字率依然可以确定在3%,但各类隐形化债务必须进行大幅管控。
实际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趋严是近年来的趋势,地方违法违规举债行为查处力度加大。2017年以来,财政部已严肃处理和通报多项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持续加大对违法违规举债行为的问责,继续将强化执法问责作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督的重要抓手,开展专项核查,对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律依法问责到人,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蔓延。
财政收入或面临压力
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减少收入、扩大支出等方面。此前赤字率控制在3%,扩大的部分主要用于弥补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减收和保障重点领域支出需要。
减税降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已取得多项进展。官方数据显示,营改增自2012年在上海试点以来,已累计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超过1.7万亿元。
2017年以来,国务院推出六项减税措施,加大减税力度。比如,继续推进营改增,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等。将增值税税率由四档减至17%、11%和6%三档;将农产品、天然气等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1%。
在降费方面,据统计,2013年以来,中央层面已累计取消、停征和减免了593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含中央和地方设立的收费项目),每年可减轻社会负担超过3200亿元。与此同时,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地方设立的收费进行了大力清理,累计取消、停征和减免770多项收费,每年可减轻社会负担超过470亿元。
而积极财政政策的另一方面,主要体现为适度增加财政支出。从2017年财政主要支出政策方面来看,保障教育、科技、社保、医疗卫生、扶贫、农林水、生态环保等重点支出项目。
截至2017年11月,多项民支出保持高速增长,如教育支出26625亿元,同比增长8.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751亿元,同比增长15.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3329亿元,同比增长9.5%;节能环保支出4506亿元,同比增长16.7%。
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扶贫工作,财政也在加大支持力度。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861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增长30.3%,用于支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7年财政收入增长超预期,部分因为前三季度价格上涨因素造成的,2018年减税降费趋势仍不变,并且在民生等重点领域还将适度扩大规模,2018年财政收入可能面临下行压力。她强调,要提高财政支出的有效性,集中财力于重点领域。(记者 张钟尹)
转自:每日经济新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