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快递包装、粮食安全等 6月起这些新规将施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5-31





  6月将至,一批新规即将施行,涉及快递包装、粮食安全、地铁防灾等方面。


  一起了解——


  不得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粮食安全有了专门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自6月1日起施行,旨在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规定明确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的要求;


  粮食加工经营者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标准,不得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对其加工的粮食质量安全负责,接受监督;


  增加优质、营养粮食加工产品供给。


  禁用有毒有害材料 快递包装有了强制性国家标准


  《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6月1日实施,这是首部关于快递包装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标准分别针对纸类、塑料类、纺织纤维类及复合材料类快递包装产品,提出了:


  铅、汞、镉、铬等重金属总体限量要求和单独限量要求


  规定了溶剂残留、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等特定物质限量要求


  生态保护补偿如何补?这个条例明确了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自6月1日起施行,确立了生态保护补偿基本制度规则。


  明确了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机制,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财政纵向是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把一些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纳入补偿范围;


  地区间横向补偿是指流域之间、区域之间的政府间补偿;


  市场机制补偿则明确提出了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补偿路径。


  不超5万元无需公证 已故存款人存款提取手续优化


  《关于优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有关要求的通知》自6月1日起实施。通知明确:


  已故存款人第一顺序继承人、公证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提取已故存款人存款时,金额不超过5万元时,可简化提取手续。


  扩大了简化提取范围,将已故存款人的黄金积存产品以及国债、代销理财产品纳入简化提取范围。


  供电企业恢复供电时间由3天缩短至1天


  新版《供电营业规则》将于6月1日实施,此次修订更加突出优化营商环境,更加突出保障群众用电权益。新增条款强调:


  不得擅自增加用户义务,减损用户权利。


  调整完善相关条款,比如,引起停电或限电的原因消除后,供电恢复时间由3天压缩至1天。


  地铁防灾系统如何测试?评估标准来了


  《地铁防灾系统安全性能测试与评估方法》于6月1日起实施,为我国地铁防灾系统安全性能测试与评估提供了标准化技术支撑。


  规定了地铁防灾系统安全性能测试与评估的总体要求、测试点选取、测试系统、测试准备、测试步骤、评估指标及方法、测试报告组成。


  提出了地铁防灾系统安全性能测试“适用范围”“测哪里”“用什么测”“怎么测”“怎么评”等相关内容。


  国际邮轮靠港补给更便利


  《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将从6月1日起施行。


  鼓励国际邮轮在我国港口靠港补给,保护国际邮轮经营者、靠港补给物资及相关服务提供者的合法权益。


  国际邮轮靠港补给物资及相关服务提供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供应国际邮轮运营所需的食品、日常生活用品、药品、医疗器械、应急救援物资、船舶备件等物资,提供相关服务。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均可参与 全新政府采购方式来了


  《政府采购合作创新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从今年6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


  合作创新采购是指采购人邀请供应商合作研发,共担研发风险,并按研发合同约定的数量或者金额购买研发成功的创新产品的采购方式。


  鼓励有研发能力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各类供应商积极参与,发挥财政资金对全社会应用技术研发的辐射效应,促进科技创新。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向外籍人员开放


  从今年6月1日起,向在境内合法工作和居留的外籍人员开放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境内考生实行统一的考试制度。


  符合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条件的外籍人员,按照就近方便原则报名;另外,外籍人员在境外的会计从业经历,可以计入从事会计工作年限。


  我国保安服务管理体系首次建立


  《保安服务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国家标准将于6月1日起实施。


  标准规定了保安服务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提供了风险管理的框架,以及保安服务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及改进等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首次建立了我国保安服务的管理体系。


  转自:央视新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