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圈是城市商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平台,是提升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引擎。近日,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发布的《城市商圈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按照城市相关规划和要求,统筹考虑城市规模、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消费层次等因素,编制城市商圈总体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商业网点空间布局、业态结构和发展规模,因地制宜确定核心商圈、区域商圈、社区商圈等不同层级商圈占地面积、辐射范围、建设规模、功能要求、业态配置、消防设施等建设标准。
补短板提升发展水平
中商商业发展规划院院长贾世冬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当前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商业规模持续扩大,但商业设施局部过剩与短缺的矛盾依然突出,这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进一步健全城市商业体系,提升商圈发展水平十分必要。
贾世冬认为,征求意见稿从行业规范的角度明确了城市商圈的分类、功能布局指引、环境与公共配套以及运营管理要求,符合城市精明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有利于今后城市商圈的统筹布局、科学建设和有序发展,对下一步各城市编制商圈规划、更新商圈和建设新商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征求意见稿获通过能有效引导城市发挥促消费的载体作用,并为城市营造良好的商业街区环境提供指导,同时也避免了各地城市不顾实际搞重复建设,降低无效或低效投资,提高商圈的集约高效性。另外,征求意见稿在功能要求、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标准要求,使城市商圈更好地符合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要求,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
贾世冬称,征求意见稿要求高水平编制规划,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衔接,规范商圈管理,从工作内容到工作路径都为地方指明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征求意见稿将社区商圈纳入城市商圈体系,体现了城市‘以人为本’的理念,能较好适应当前商业设施下沉社区的发展趋势。”
商圈发展须因地制宜
征求意见稿明确,坚持总量控制、坚持优化存量、坚持创新引领、坚持统筹协调的总体要求。
在贾世冬看来,各地在推行商圈建设中切忌贪多图大,商圈的发展受城市定位、人口规模、经济环境等要素影响,各地务必在城市空间规划的框架下高水平编制商圈或商业发展专项规划。“商圈数量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越大越好,要注重商圈的差异化定位,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因此,要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商圈发展要求。”
“还要充分认识到商圈提质发展是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抓手。”贾世冬说,商圈优化提升比步行街涉及的范围广,产权复杂,困难多,因此要加强多部门协作,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控规衔接,强化商圈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引导商圈空间聚集发展,协调推进商圈建设。
刘向东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因地制宜,不宜照抄照搬,不切实际推行;二是高标准要求,有超前规划,提升综合功能,使其能及时满足消防、卫生安全等标准要求;三是以满足消费者升级需求为核心,注重消费者体验,切实办成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记者 魏桥)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