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粮食问题再度进入公众视野,联合国机构多次预警这一风险,认为世界正面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粮食安全问题并不是新问题。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就向全球敲响警钟,首次提出了“食物安全”问题,198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委员会又通过了“粮食安全”概念。在全球范围内,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状态、粮价滞留于高位、粮食生产分配与消费不均等问题难以解决。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气候异常、经济波动、战乱冲突等是世界粮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020年,原本预计全球玉米、小麦和大米的产量将创下历史新高,有助于缓解部分地区缺粮问题,但沙漠蝗肆虐使东非、南亚地区粮食产量大幅减少;疫情又加剧了弱势群体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的恶化,联合国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饥饿人数将因此增加1.3亿人,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疫情发生前,全球已经有1亿人接受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粮食援助,其中3000万人居住在也门、叙利亚等战乱冲突严重的地区。多重因素交织使缺粮问题进一步突出。
解决当前的世界粮食短缺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首先,国际社会应携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从源头上消除加剧今年粮食问题的一大成因。疫情对粮食问题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其一,世界粮食供应网络运转不畅,一些产粮大国纷纷叫停出口,粮食供应链告急,粮食短缺地区无法及时获得粮食进口。物流停滞导致农民难以获得足够的种子和肥料,无法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其二,粮价出现上浮现象。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FFPI)7月份平均值为94.2点,比6月份提高了1.2%。其三,经济增长显著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因收入减少无力购买食品。各国应加快落实早先G20峰会提出的各项共识,以加强合作,尽力避免疫情二度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损失,加紧恢复农产品生产和贸易。
其次,要大力加强多边国际合作,为促进全球粮食长期安全创造良好条件。各国要支持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计划署等机构发挥其协调作用,要共同维护粮食价格稳定和供应稳定,尽快解除单边制裁,减少关税壁垒,畅通贸易,保障全球粮食不断供。国际社会要重视解决和预防地区冲突,保障冲突地区贫民粮食安全,加强冲突地区的重建,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地区冲突带来的粮食危机。要实现可持续的全球粮食体系需要全球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等问题方面取得共同进展,加强农业生产信息共享、经验交流、技术合作和政策协同,共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共同解决缺粮问题,将消除饥饿、消除贫穷和与气候变化作斗争作为共同目标。
再次,在全球范围内树立和巩固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杜绝粮食浪费的理念。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1/3粮食被损耗和浪费,这个比例十分惊人。据统计,富裕国家每年浪费的食物达到3亿吨,超过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粮食生产总量。浪费粮食不仅给粮食生产者造成损失,也使更多的人处于饥饿状态,并且不利于环境保护,也是资源浪费的表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树立起节约粮食、健康饮食的理念。
目前看来,联合国到2030年实现零饥饿,结束粮食不安全状况和各种形式营养不良的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各国需加紧沟通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农产品供应链稳定,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周武英)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