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安排部署,传递重要信号。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以来,在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态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注意到,会议指出,“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这些令人鼓舞的成绩来之不易,也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说。
会议提出,明年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怎么确保?会议提出,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举措都已明确。这‘四个坚持’,将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张燕生说,明年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全面做好“六稳”工作。
化外部压力为改革开放动力
今年以来,国际上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贸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地缘政治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面对复杂形势,我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保持总体平稳态势。
“展望明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一方面强调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变,稳定预期、坚定信心;一方面强调化压力为动力,用改革开放和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不确定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李承健说。
会议还提出,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
李承健分析,要在落实好既有政策的前提下,未雨绸缪、注重实效,着力提高宏观政策效率,提升宏观政策效能,比如促进投资投向更有效领域、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渠道等。
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会议指出,明年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否兑现承诺、交出合格历史答卷,三大攻坚战是必须跨越的关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说。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是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脱贫攻坚进入决胜的关键期,要把工作做深做实。”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说。
三大攻坚战打响以来,相关任务已取得关键进展,但未来任务仍然艰巨。王军说,在当前形势下,会议强调打好三大攻坚战,对于引导全国上下明确任务,实现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会议强调,要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王军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中央着眼长远,进一步强调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强调高质量发展,未来经济工作将更加注重质量、结构、社会民生。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随着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不断完善,中国改革开放、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持续优化。
“会议着眼于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强调充分释放中国经济的空间和潜力。”王军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提振短期需求,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同时补齐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后劲;充分挖掘区域发展空间,要通过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部署,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布局;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要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增强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改进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
“面对依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明年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必须以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有效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说。
面对明年的目标任务,如何实现领导经济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这要求我们及时研判经济形势变化,不断更新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观念,既要提高法治化水平,也要增强专业化能力。同时,要持续改善领导经济工作的作风,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资源真正用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来。”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袁达表示,将指导各地认真执行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和重点群体基本生活,根据需要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促进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转自:解放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