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划转社保“提速”,让“家底”更殷实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7-1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社保问题,会议指出,降低社保费率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为增强社保基金可持续性,进一步夯实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基础,会议决定,今年全面推开将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的10%国有股权,划转至社保基金会和地方相关承接主体,并作为财务投资者,依照规定享有收益权等权利。


  去年,社保负担问题一度引起社会热议,对此,总理不仅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表态“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并且随后又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这个承诺在今年五月得以迅速实现,全国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20%或者19%,统一下调为16%。


  这一轮社保减负,效果极为显著。仅仅今年上半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缴费减少超过1280亿元。这大大缓解了人力成本高企之下,企业的经营负担。此外,社保减负对于扩大投资,稳定就业,吸引创业,以及促进社保制度的良性循环,都功不可没。


  在保持低社保费率的同时,如何保证社保资金可持续性,确保民众老有所养,同样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最近,“80后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的消息传出,人社部专门出面辟谣,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民众对于社保支付能力的关切。


  应当说,这个问题总体是可控的。按照人社部的最新数据,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78万亿元,此外全国社保基金还有2万亿元左右的战略储备,短期内有比较强的保障能力。


  但是从中长期看,社保收支平衡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此前就表示,从2019年一直到2027年我国每一年的养老金收支将是平衡的,但从2028年开始,收支平衡的压力就有所加大。这就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在不加重民众负担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方式保证社保资金的可持续性,让社保资金的收支形成良性循环。


  应当说,降低社保费率本身,就有利于社保资金的“开源”。因为社保费率愈往下调,企业缴费的合规度就会越高,参保企业和个人的大幅度增加,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社保费率降低所造成的亏空。


  不过,这么做仍然不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全面推开国资划转社保,则是弥补未来社保资金缺口的重磅举措。


  国有资产,属于全民的财产,本身就该为全民服务,让全民受益,许多国有企业,实际上也是依赖政策壁垒维持较高利润,这些钱没有理由不让全民分享。不夸张地说,国有企业经营属于另一种形式的公共财政,通过国资划转,充实社保“家底”,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其实,早在2000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成立时,它就被赋予“减持或转持国有股所获资金”的权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国资划转社保的进展一直磕磕绊绊,没能全面推开。今年6月,审计署公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3月底,已划转23户央企国有股权1132亿元充实社保基金,不到拟划转国有股权的10%,地方也仅有4省份启动划转工作。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全面推开”的表态,显然是要打破部门利益的羁绊,让这一工作加快“跑起来”。


  而要想保障国资划转社保的顺利推行,最好的办法应当是公布时间表。分别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公布国企划转范围、名录,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通过明确的时间表,落实责任到人,倒逼相关部门积极履职,从而打通最后“一公里”。


  养老是一种基本国民福利,从全球经验看,社保支出基本都是国家财政的最大支出,因此,国家对于民众养老当承担更大责任。养老资金的多元化也是有效维持社保资金可持续性的重要方式。就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养老资金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联邦退休金制度,由政府主导,强制实施;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计划,是由企业主导、雇主和雇员共同出资;第三支柱是个人退休金计划,由个人负责、自愿参加。而美国的金融市场也会提供多种金融产品组合,帮助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


  中国也存在企业年金制度,但并不是强制实施而是对有条件的单位鼓励实施,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社保资金的来源依然单一,所以通过国资划转社保等办法,多渠道筹措社保资金,探索一个在较低费率的前提下,人人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成为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特约评论员 于平)


  转自:凤凰网·政能亮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