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一年答卷:安全平稳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谢卫群    时间:2015-11-18





  沪港通一周岁了!去年的11月17日,沪港两地证券交易所同时敲响了联通的锣声,为两地资本市场架起了“桥梁”。

  两个货币不同、规则不同的交易所连接起来,在全球,沪港通是第一例。一周年来,沪港通运行如何?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运行平稳 交易活跃

  “总体平稳有序,经受了国际金融市场和中国资本市场波动的考验”。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如此评价。

  截至2015年11月16日,沪港通累计交易金额2.1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沪股通共230个交易日,交易金额1.54万亿元人民币,累计使用总额度1207.06亿元人民币,占总额度的40.24%。港股通共225个交易日,交易金额5898.60亿元人民币,累计使用总额度921.48亿元人民币,占总额度的36.86%。

  尽管事前设定的额度没有用足,但是,一组成长数据值得关注:沪股通开通当月,日均交易金额38.34亿元人民币,而今年10月份,日均交易金额已达47.27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4%;港股通开通当月,日均交易金额4.62亿元人民币,而今年10月份,日均交易金额已达17.27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40%。

  由此可见,在境外投资者对内地资本市场持续保持投资热情和关注度的同时,境内投资者正在逐步适应这一新的跨境投资机制,对海外市场的投资需求不断增加。

  数据还显示,沪股通569只标的股票全部发生交易,港股通295只标的股票也全部发生交易。

  一年间,上交所与港交所、中国结算之间的数据交换都在约定时间内完成,实现了运行平稳、安全可靠的目标。

  以最小的制度成本,获得了最大的制度效率

  沪港通的成功运行,被称为里程碑事件。沪港两地资本市场结算货币不同,交易规则、时间不同,投资者的习惯也不尽相同。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文华看来,沪港通一年,已大大超出了预期,在不改变现有规则的前提下,以最小的制度成本,获得了最大的制度效率,实现了两个不同资本市场的联通,创造了风险可控、可扩容的新模式。

  在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没有完全开放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外汇的兑换问题、并防止外汇大搬家,大进大出,是沪港通的一大难题。一年的实践显示,这一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戴文华介绍,沪港通已顺利完成了资金的过境划拨,总计1204亿元人民币,没有一笔差错。

  港交所董事总经理毛志荣介绍,沪港通采取双向扎差结算、过境,每交易10元人民币,扎差后,过境资金仅有2元人民币,大大减少了资本大进大出情况的发生。

  此外,沪港通以人民币计价、交易和结算,既方便了内地投资者直接使用人民币投资香港市场,也增加了境外人民币的投资渠道,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海金融办主任郑杨谈到,沪港通不仅改善了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提升了A股市场影响力,也促进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关门练拳不行,应着眼全球扩大开放

  “大桥通车了,改善体验、完善规则成为重要内容。”港交所总裁李小加说。

  目前,投资者已就沪港通提出了十余条改进意见,包括增加投资标的、扩大交易天数、放宽或取消额度、降低投资者门槛等。方星海介绍,下一步,正准备扩大投资标的股范围,加大跨境执法力度,并加快基金互认步伐。他说,“日益全球化的世界,关门练拳不行,必须打开国门调结构,着眼全球,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沪港通的顺利开通和平稳运行,不仅为交易所之间的联通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也激发了全球各交易所之间联通的热潮。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谈到,将进一步提升上交所市场国际化水平,加快推进内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程。他介绍,上交所正积极落实中英两国元首会谈成果,研究推出“沪伦通”,以探索跨时区交易所互联互通合作新模式。

  据介绍,目前,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合资成立的中欧交易所即将开业,为内地资本市场国际化探索新的方式和路径。(本报记者 谢卫群)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